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策行三国 > 第1133章 又见李儒(随野星痕打赏加更)
  阎行的大婚热闹而节俭,来的客人很多,酒席也很丰盛,却不铺张。闪舞小说网饮菜量不少,却没什么珍稀食材,大多是常见的菜蔬,论奢华,可能还不如很多世家的家宴。
  不过客人大多是军中将士,也没几个人吃过大餐,管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世家,他们本来就不是冲着饭菜来的,能和孙策见面就达到了目的,饮宴不过是走个过场,并没有太多的人在意。相反,他们不介意为孙策献上节俭的美誉。
  在他们眼里,这是为数不多和孙策靠得上的赞誉。
  荀谌对此深表赞同:孙策的确挺抠门的。他接到吕岱的消息后,化名进入汝南,在平舆周边转了几天,发现孙策办酒宴有的食材几乎都是从附近农户采购的,成本非常便宜。但农户也不吃亏。夏天正是各种蔬菜上市的旺季,连河里的鱼虾都非常多,汝南河流纵横,塘陂遍布,百姓不仅在家前屋后种上菜,养点鸡鸭鹅,还可以到河里捕鱼虾,也没什么成本。尤其是对一些半大孩子来说,正是放暑假的时候,在玩耍的同时还挣到钱,他们乐此不疲。
  就连酒宴上的虎肉都是这么来的。孙策部下将士趁着演习丛林战的机会,入林围猎,就解决了虎肉的供应。在这些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面前,百兽之王也只能乖乖的献出皮肉,经此一役,困扰了汝南多年的虎患彻底解决。
  不过,孙策这是凭武力解决虎患,不是凭德行,所以他是无法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
  尽管如此,荀谌还是对孙策的精打细算感到担心。论实力,孙策已经天下数得的诸侯,独占三州,他还这么用心筹划,即使是家大业大的袁绍也未必能胜他。如果袁绍不能在短期内击败孙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优势会越来越小,直到被孙策逆转。
  看完了汝南的情况,评价了孙策的理政,荀谌想亲眼见见孙策本人,做一个最后的判断。他让吕岱再次去见孙策,打算以刘和的使者身份和孙策见一面。之所以这么矜持,是因为孙策坚持要刘和求和,而刘和只同意讲和,分歧非常明显,直接影响到双方的交往地位。
  吕岱领命,来见孙策。婚宴结束后,孙策就回到了葛陂的楼船上,亲卫营、义从营沿岸把守,普通人难得一见。吕岱报上姓名,算是比较顺利的来到湖边,但他还是没能立刻上船,在岸边等了很久,才看到郭嘉赶了过来。
  “荀友若何在?”
  吕岱上前行礼。“荀长史在驿舍,等孙将军接见。”
  “孙将军没空见他,让他来,有事跟我说就行。”郭嘉摆摆手。“我也很忙,只能抽空半天。他要是愿意来就赶紧来,不来就算了。”
  吕岱转身正准备走,郭嘉又笑道:“如果你是使者,将军也许愿意见见,只可惜你又做不了主。”
  吕岱很尴尬,自我解嘲的笑了两声,拱拱手,匆匆而去。他也知道郭嘉是忙人,他说只有半天时间未必是虚张声势。之所以愿见荀谌说不定还是看在同郡的份上。这个机会错过了,荀谌真可能白跑一趟。
  送走吕岱,郭嘉回头看了一眼湖中央的楼船,嘴角微挑。
  ——
  楼船上,孙策与一位老儒生相对而坐,饮着清甜的果浆,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压抑。
  老儒生须发花白,脸上皱纹不多,但眼袋明显,眉毛也稀稀拉拉的没剩下几根。脸色有些苍白,看起来像是大病初愈。他两眉之间有深深的川字纹,看起来心事重重,不时地叹息。他自己未必是有意的,只是习惯成自然。
  此人正是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很久的李儒。董卓被杀后,他一路潜行到河东,与贾诩等人见了一面,又潜往南阳,在南阳隐居了两三年,最近突然出现在孙策面前。如果不是他自报家门,孙策也没想到这个形容枯槁的老头会是董卓曾经最信任的谋士李儒。
  董卓为了收买人心曾经大举征辟关东名士,但最后真正感激他知遇之恩并真心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只有李儒。只可惜董卓也不免好名的习气,被名气更大的并州名士王允的投效吸引,不再信任李儒,最后死在王允与吕布的谋划之下,李儒只能仓惶出逃。
  这几年,他一直隐居在南阳,本意是想为贾诩打探情况,但时过境迁,仇恨渐渐淡去,心情慢慢放松,他竟有在南阳养老的打算。南阳生活安定,学术风气自由而浓郁,又有本草堂的名医看病,如果嫌热闹,附近还有不少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隐居,是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他本打算在南阳住一辈子,直到不久前,听说蔡邕有意重写汉史,这才勾起了他的记忆,匆匆赶到平舆来。
  他自己心里有数,不管孙策和董卓有什么样的联系,不管他和贾诩等人是不是盟友,董卓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而他也不例外,鸩杀弘农王的恶行即使是他自己也无法原谅,常常梦见弘农王来索命。这个恶行成了他的污点,让他无法立足,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不是支持朝廷,都不会轻易接纳他。
  找孙策,并不是想投效孙策,而是希望孙策出面干涉蔡邕,让他笔下留情。
  听完李儒的来意,孙策也有点为难。他想了半晌,没有直接回复李儒,而是取出一份文稿,请李儒鉴赏。这是他刚刚收到的《西楚书》,是蔡邕写的西楚史初稿。汉朝初建后,曾经掀起一段反思秦政的风潮,像陆贾之类的儒生著书立说,讨论秦政得失,其中不少涉及西楚,算是留下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后世大多散失,孙策也没见过。蔡邕在东观著史,看过不少,他又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居然写下了二十万言的《西楚书》。
  西楚书只有一篇本纪,也就是项羽本纪,内容有一大半和《史记》《汉书》的项羽传记相同,只是多了一些细节,蔡邕做了一些删节和改写,其中就有关于项羽杀子婴的内容。孙策让李儒看的正是这一篇,在蔡邕儒雅的隶书旁,孙策用楷书批了七个字:如实写,毋须避讳。
  朱砂写成的字尤其显目,李儒一展开就看到了,顿时心里一沉。他放下了文稿,面色灰败。“多谢将军,我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说完,准备起身告辞。
  孙策抬起手,示意李儒稍安勿躁。“文优先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乱世之中,谁敢说自己手上没有无辜人的鲜血?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将功折罪。将来九泉之下再见弘农王也能心安一些。”
  李儒灰败的眼睛中慢慢露出希望的光芒,他拱拱手,诚恳地说道:“请将军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