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策行三国 > 第2229章 穷途末路
  关羽速取廮陶,横亘在刘备眼前的一道难关涣然冰释,大半个冀州唾手可得。
  刘备很兴奋,随即设宴为关羽庆功。在庆功宴上,刘备宣布了新的作战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以易侯、领军将军关羽为主将,以张飞、田豫为副,夏侯兰任军谋,步骑共三万,沿大道直扑邯郸,一路他自领,以牵招、种劭等人为副,逢纪任军谋,步骑两万余,经略安平、清河,与关羽异道会于邺城。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至少也没有明确反对,尤其是种劭等人。袁熙被杀,袁谭退守邯郸,袁尚守邺城,魏军主力都由关羽对付,他们跟着刘备经略诸郡,既有功劳,又无须苦战,等于是捡便宜。
  只有崔钧不爽。他一向自恃家世,以将帅自任,根本看不起关羽,几天前还发生了冲突,现在却看着关羽成了一路主将,与刘备比肩,心情非常糟糕。不过,想到逢纪将他比作叔孙通,他又不甘心,主动请缨,要独领一部,掠取渤海。
  刘备与逢纪商量后,答应了崔钧的请求,任他为左将军,分中山、涿郡郡兵一兵,上谷胡骑三千,去取渤海。
  关羽对此不以为然,当场表达了自己的质疑。渤海太守臧洪这几年战绩可圈可点,崔钧恐怕不是他的对手。且渤海临海,就算击败臧洪,将来也要面对吴国水师的奔袭,崔钧能是甘宁的对手吗?不如留着臧洪,让他对去付甘宁,先取冀州腹地。待冀州形势分晓,臧洪若还不知去就,再取渤海不迟。
  崔钧勃然大怒,拂袖而去,与他交好的文武对关羽的态度很不爽,先后借故离席。
  关羽报之冷笑。
  刘备很无奈,只能强颜欢笑,喝得酩酊大醉。
  ——
  宴后,关羽留下了田豫,商量攻取邯郸的战事。
  田豫很担心。关羽攻取廮陶,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却也将自己推到了险处。邯郸不是廮陶,袁谭也不是袁熙,更何况袁谭身边还有沮授相佐,速取邯郸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久攻不克,甚至伤亡惨重,关羽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田豫是刘备的故交,与关羽合作多时,虽然谈不上推心置腹,还算是谈得来。面对田豫的提醒,关羽也敞开了心扉。他对田豫说,他知道邯郸不易攻取,但他别无选择。吴王孙策磨刀霍霍,太史慈、徐琨、沈友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进攻。如果不吞并冀州,合幽冀于一体,中山国的国运岌岌可危。正是因为邯郸不易攻取,他才主动接受这个任务,否则谁能担此重任,崔钧那样的书生,还是中山王自己?
  “国让,大王视我为手足,事关中山存亡,我义不容辞。”
  见关羽慷慨,田豫虽然担心,却也不好再说什么。他想了想,又问了关羽一个问题:“君侯,若顺利灭魏,全取冀州,君侯与吴军隔河相望,甚至有可能与吴王亲自对阵,奈何?”
  关羽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吴王麾下大将虽多,能做我对手的不过寥寥数人。若吴王亲至,我将凭河而守,拒敌于境外。若朱桓、沈友辈来,何惧之有?我担心的不是南,而是北。”关羽在地图上渔阳的位置点了点。“若太史慈西来,刘德然恐怕不是对手,即使大王亲自上阵,亦难保万全,届时我或将北上,冀州不是交给你,就是交给冀德。国让,努力!昔年曾谓王霸疾风知劲草,今日你我当共勉,指望崔钧之流是不行的。”
  田豫躬身领命。他随即提了一个建议:诱袁谭出城。
  邯郸曾是赵国故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防坚固,易守难攻。袁谭退守邯郸,摆明了就是要固守邯郸。如果围而后攻,少则数月,多则经年。不如诱袁谭出城野战。袁熙被困廮陶,袁谭见死不救,可以利用这个理由,四处劝降,同时征集粮草。可以想见,有一部冀州世家会对袁谭失望,或者慑于兵势,主动投降,有一部分则或是据险自守,或者继续效忠袁谭,对后一类人,则派大军围攻,逼袁谭派兵解围,然后择机在野战中歼其主力。
  如果袁谭见死不救,那他这个魏王也做不长,冀州人很快就会抛弃他。
  关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欣然接受,随即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飞。张飞粗猛嗜杀,这种事由他来做最自然了。只是要提醒他小心,别诱敌不成,反被袁谭抓住了破绽。
  次日,关羽辞别刘备,率领大军南下。
  ——
  张飞收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分派将领到周边各县,大肆宣扬关羽斩杀高览、袁熙的战绩,勒令各县认清形势,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供钱粮、民伕,否则格杀勿论。
  对很多将领来说,征集粮草就是奉命打劫,鸡飞狗跳是正常的,一旦有人不服,起了冲突,杀个血流成河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尤其是对那些胡骑来说。有关羽的授意在先,他们的行动自然更加放肆,没等关羽率部赶到邯郸,赵国、巨鹿就发生了好几起灭门**,人心惶惶。
  冀州震动。有的世家被吓坏了,主动向关羽投降,献钱献粮,有的世家带着部曲来助阵,还有的世家不甘心、不愿意向刘备投降,派人向袁谭求援,请袁谭出兵驱逐关羽,保护冀州。
  田丰、沮授都是巨鹿人,不少世家都求到了他们面前,请他们进谏,请袁谭出兵,解民于倒悬。
  与此同时,安平、清河也传来消息,刘备率部进入两郡,分派使者四处联络,不少世家都向刘备投降,即使有忠于袁谭,不肯就范的,也不是刘备的对手。只有渤海在臧洪的控制下,还算稳定,臧洪亲自率部迎战,在东光一带与崔钧对峙。
  总体而言,冀州风雨飘摇,易主在即。
  袁谭进退两难,焦虑万分。他现在意识到了沮授建议他进据廮陶的意义,却悔之晚矣。袁熙被杀,廮陶失守,邯郸以北沦为关羽鱼肉,让他在形势上、人心上都极端被动。出战成了唯一选择,否则等刘备全取了安平、清河,与关羽会师邯郸,他还是死路一条。
  沮授不同意袁谭的建议。
  他对袁谭说,刘备、关羽看似来势汹汹,有如利刃破竹,其实徒有其表。冀州世家望风而降,并非仰慕刘备的仁义,只是迫于形势,减少损失的权宜之计。一旦刘备退走,他们自然会放弃刘备,重新选择魏国。就算刘备不走,他们也会被战事的巨大消耗拖累,迟早支撑不住,与刘备貌合神离。
  刘备能在冀州多久?快则一两个月,多不过三四个月。一旦太史慈收到消息,挥兵西进,刘备就不得不退回幽州防守,否则他将一无所有,中山国会亡在魏国之前。
  三四个月的时间,刘备、关羽能拿下邯郸和邺城吗?肯定不能。所以大王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迎战刘备、关羽这两只螳螂,而是如何迎战吴王那只凤鸟。幽冀交兵,自相残杀,原本就有限的实力又折损了不少,就算现在重归于好,也不足以抵抗吴国的进攻。如何将战事引到幽州,为魏国争取喘息之机,才是关键。
  沮授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事情到了这一步,逐鹿天下对袁谭来说已经不现实了,原本的三成机会也已经丧失殆尽,还是考虑考虑如何保住性命和魏国的国祚吧。冀州就别考虑了,反正冀州世家也不愿意放弃现有的利益,跟着袁谭投降。
  袁谭对此倒是不反对,甚至是正中下怀。不过他有一个担心,袁尚身后站着兖州世家,他是否愿意就此放弃?如果兄弟相争,魏国的实力进一步分裂,他连和孙策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沮授提议,留张郃守邯郸,袁谭回邺城控制局面,派使者与蒋干联络。
  袁谭接受了沮授的建议,留下张郃镇守邯郸,自己赶回邺城。
  邯郸到邺城不到六十里,袁谭只带了沮鹄指挥的三千郎卫,行军速度很快,黎明出发,中午就到了邺城。关羽率领的主力未到,张飞兵力不足,只在邯郸城外留了一些监视的人马,又有意诱袁谭出城,并没有刻意阻击,看着袁谭突围而去。等张飞收到消息,集结主力赶来截击的时候,袁谭已经进入邺城。
  袁尚没想到袁谭会突然回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袁谭已经接管了邺城的防务,并派人召袁尚入宫,并以形势危急为由,命人守住后宫,将包括刘夫人在内的所有女眷一并软禁在宫后,不得与外人交通。
  袁尚空有雄心万丈,无可奈何。面对袁谭,他暴露出了少年的任性,暴跳如雷,指责袁谭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当初信誓旦旦的要让出王位,还说要兄弟同心,现在却借刀杀人,致命袁熙死于非命。
  袁谭大怒,命人监禁了袁尚,随即派人搜查袁尚的住处,很快搜出了刘备写给袁尚的信。有证据在手,袁尚百口莫辩。袁谭随即将他关押起来,然后与田丰商量,派人联络蒋干,洽谈投降的事宜。
  形势至此,田丰也无计可施,只能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