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揽尽天下美人风 > 第四百二十六章
  你看,又是汉高祖,又是光武帝,还有当时十分流行的谶纬预言图书——《石苞室谶》,可见董卓读书时涉猎范围很广嘛。对于这点宇萱还是深有感触!
  迁都毕竟不同于废帝,话题没那么敏感,这时总算有人敢提意见了。司徒杨彪首先质疑:“海内动之甚易,安之甚难。又长安宫室坏败,不可卒复。”
  杨彪很谨慎,他知道董卓有文化懂历史,不敢拿前朝故事来忽悠董卓,只好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长安的宫殿年久失修,一下子也修复不好,怎么办?
  没想到,董卓的历史知识范围远远超出杨彪的想象。对杨彪的问题,董卓不屑地笑了:“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有成瓦窑数千处,引凉州材木东下以作宫室,为功不难。”什么冷僻的历史知识都瞒不过董卓,他竟然连长安杜陵南山下有汉武帝用过的砖瓦窑都知道。
  杨彪的质疑被董卓用丰富的历史知识破解,顿时无话可说。太尉黄琬知道驳不倒董卓,只好出来打圆场:“此大事。杨公之语,得无重思!”意思是说,迁都是大事,杨彪的话也有道理,咱们别着急,以后再慢慢研究。
  董卓知道他们辩不过自己,只是想拖延时间而已。但董卓雷厉风行,岂容他们耍赖。一结束,黄琬、杨彪双双被罢官。
  董卓自任太尉,司徒则换成支持迁都的王允。王允知道董卓是爱读书的文化人,在迁都时“悉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
  董卓在长安城东修筑堡垒居住,又在郿县修筑坞堡,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并有三十年粮食储备,董卓自己说:
  “我平定关东后,即雄踞天下,失败了,我也能在守在郿坞活到老。”
  某日,董卓要去郿坞,公卿大臣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虐杀,宴会上的人吓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却饮食自若。
  下属将领如果言语有冒犯董卓的,马上就会当场处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诛杀了一些关中旧族。
  董卓在长安执政期间,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雒阳及长安两地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
  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
  董卓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案。
  六月二十三日,长安发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询问应对,蔡邕趁机劝说董卓放弃乘坐青盖金华车,董卓听从,改成“皂盖车”。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学,十分厚待,每次有宴会,都会令蔡邕弹琴、主持,蔡邕都会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却很少采纳,蔡邕也觉得非常遗憾。
  董卓非常喜欢车师王侍子,而这位侍子多次犯法,被司隶校尉赵谦抓来判罪斩杀了,董卓非常生气,但是一直很敬畏赵谦,而是把都官从事抓来杀害报复。
  十月,太史令望气,汇报说不久会有大臣会被诛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在自己身上,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抓到长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
  以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对董卓不满,采用荀攸的意见,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担任刺客,试图刺杀董卓。
  行刺当日,伍孚在衣服里藏了一把佩刀去拜见董卓。董卓也不怀疑,亲切接见伍孚。会见结束后,董卓还亲自为伍孚送行,在阁道中,董卓还搂着伍孚的肩膀,十分亲密。
  伍孚突然抽出佩刀刺向董卓,董卓反应迅速,连退几步,并疾呼周围的卫兵将伍孚制服。董卓大骂:“你想造反吗?!”伍孚大声说:“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
  言罢,当场遇害。董卓随后派人查办伍孚同党,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司徒王允亦有心刺董,他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
  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
  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
  “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
  太师府主薄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董卓少年时在田间耕地,拾到一把刀,刀上面没有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斸玉如泥。后来董卓富贵了,拿这把刀给蔡邕看,蔡邕说:“这是项羽之刀。
  董卓一生残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宇萱不禁有些感慨:“有的人站在高山巍顶,只看到了山下的溪水树林,并且沉迷于这景色之中,而有的人则是看到了远处的另一座高山,并等着自己去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