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灵异小说 > 镜师 > 第492章 林家村
  刚刚从城市来到农村,放下笔杆子,拿起了镐把子,每天和铁镐铲子为伴,这样的生活是徐国栋前三十几年根本没有想过的。
  徐国栋出生于一个算是小资的家庭之中,小的时候,家里的境况还算是不错,起码将他送去求学,虽然没有留过洋,因为中间发生变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只能回归家里。
  本以为回家是继承家业,然后接受家里的生意,做买卖。
  可是啊,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生意,有的人的?
  即使接受了很多的新式教育,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长了不少的见识,但是有的人就是这样,他就适合拿着笔杆子,别说做生意,就连当兵都没有机会。
  徐国栋就是这样的情况,回家继承家业之时,落到他手里的生意早就已经十不存一,加之正逢乱世,活着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不要说让他在一个小县城之中,将生意做到多大。
  几番辗转,再次回到枫城的时候,家里的那点产业已经被折腾干净了。
  老父亲去世,而他带着母亲本欲躲避战乱,辗转了很多的地方,但是乱的可不仅仅是几个地方,军阀割据,到处都很乱。
  老人,在临终之时,总会想着落叶归根,战乱没有躲过去,家底消耗的七七八八,最后看着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徐国栋还是同意了母亲最后的一个要求,带着那位老人家回到了枫城。
  老人回到枫城没过多久,就病故了,徐国栋将其安葬之后,也没有任何本钱再做生意,而且他也明白,他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
  所幸在枫城徐国栋还有一些老父亲留下的人脉,虽然说人走茶凉,但是还是帮着他找到了当一个教书先生的活计。
  从某种方面来讲,徐国栋也算是运气不错,就那么安安稳稳的在城市里面度过了解放战争,虽然日子苦,活得艰难,但是好歹算是活下来了。
  之后解放了,徐国栋还是做他的老本行,当一个小小的教书匠,日子虽然清苦,习惯了倒也有一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
  不过遇到了这个知青下乡,说实话,徐国栋还真的算不上什么知青,他的情况,准确来说,应该算是一种避祸,其父亲的一位老友,发现了徐国栋的存在,似乎预感到了某种事情,所以找人托关系,给徐国栋弄进了下乡知青的队伍之中。
  而这个时候,徐国栋已经三十多岁了。
  三十几年的人生,虽然后面几年过的十分辛苦,但是拿着笔杆子,帮人写写书信,好歹也算是能够维持温饱,还不用出什么大力气。
  而且这人呢,日子过的苦,这身体肯定比不上那些庄稼汉和当兵的有力气,更不要说一直以文人自居的徐国栋,那个时候的他瘦的就跟那灾民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一身破旧的长袍,将那瘦弱的身躯掩盖,倒也显得有点儒者的味道。
  书归正题,说这徐国栋跟着一众知青下了乡,那个时候凭借着一根笔,还有识文断字,这要是放在城市里面,那还能给人代谢书信赚点银钱,但是到了农村,这买卖可就没有了。
  一路走了大半天,这位徐老说他当时差点就死在路上了,等到了目的地,一看啊,徐国栋想死的心都有了,这哪里是远啊,那村子被几座山围着,就差说是多一座山,直接将入口也给堵上了。
  那个村子他到现在都还记者,说是叫什么林家村,说是林家村,但是这村子里面也就只有十来户户姓林的人家,当时众人也好奇,不过十来户也不算少,反正没有人给解释。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苦哈哈的,也没有人在乎这点事。
  到了这村里面,徐国栋和一众知青被安排到了一起,说是知青下乡,实际上就是去干活,什么改造,劳动改造确实是最有效的改造一个人的办法。
  和他一起去的,一共有六个人,四男两女。
  在城里面或许还将就个什么,但是到了农村之后,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不管你是喜欢一个人睡,还是喜欢睡在木板床上,徐国栋连同那三个男知青,被安排到了一间屋子里面,一张大炕,睡下四个人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劳动人民拥有自己的智慧,比如说教他们干活,不会说是手把手的教,告诉你这个动作应该怎么做比较省力,什么姿势比较不容易闪到腰,怎么抓着镐头才不容易将手磨出泡。
  他们只有几个字,多干。
  活呢,都是干出来的,在干活之前,就算是给你说的天花乱坠,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们本来就没有将这些干农活的经验整理成册,更是无法直接将这些东西告诉给别人。
  所以只能让徐国栋这些人去亲身经历一下,干多了,一些错误的地方,自然也就慢慢的改变了。
  这也算是一个道理,叫吃一堑长一智,干的多了,吃到了苦头,也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不对。
  不过这话放到徐国栋的身上,那可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
  刚刚到村子里面,徐国栋走了这么远的路,这身子骨本来就弱,加上这么一折腾,这人的状态本来就不是很好,结果还没有修整过来,就被催促着下地干活。
  结果啊,这干了不到半天,人就直接倒在了地上,那样子完全就是出气多,进气少了。
  好不容易被救回来,人却根本没有力气干活,这一歇就歇了三天,三天虽然不长,但是也不短,徐国栋这一病,也算是给众人留下了一个印象——病秧子。
  怎么说呢,不然他干活,那是不配合上方的政策要求,可是这要是让他干活呢,很可能周围的人还得随时看着他。
  后来得知徐国栋还是个教书的先生,这才算是给他找了个合适的营生,写写大字,教着村里的人认认字,给大家宣读一些东西,好歹也算是有了营生。
  教书先生那放在以前,可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古代的读书人和平头百姓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
  百姓想要读书,别说学费,就是有那时间,也根本没有那个经理,说是十年寒窗苦读,可是十年寒窗,不吃不喝?
  村子里面的气氛算是不错,这个时候,也算是给了徐国栋一条活路,但是村长找他说过话,虽然说他现在是教书的,但是这个年代,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而且徐国栋这么文弱,想要在这村子里面生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教大家识文断字,那是好事,毕竟村子里面也有不少的孩子,大人可能学不了多少,但是一个村子要是以后出现了一个读书人,那可是一件喜事。
  总之,到了最后,就是一句话,这活可以适当的少做,但是不能不做,身体不好,那就慢慢的养,一边干活一边养身体。
  不是吃饱了就会身体壮实,还得多干活,才能够有力气。
  而徐国栋也从最开始的写写大字,教教书的同时,喂喂牛,割割草,村子里面的活很多,有重的,也有轻快的,大人干的农活徐国栋做不来,那就做一做往常村子里面留给孩子的活计。
  徐国栋应下了,不应也没有办法,身位读书人,自然知道什么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现在人家还是好说好商量的,也确实是为了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