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布中华 > 第131章坐地起价
  现在灾民众多,四县要在六七月才能收上新粮,军政府的财政,还有近半年的空窗期,几乎没有什么正常渠道的收入。
  此时,由于饥荒,河南粮价已经涨到天上。
  高欢通过侯家,还有晋商购买粮食,价格已经涨到七两每石。
  虽说高欢手上有百万存银,可这个价格,只能购买不到十五万石粮食,根本不够赈济,也不够四县消耗。
  粮价这么高,主要是朝廷对赤备军进行封锁,湖广粮价不到一两银子,江南也才一两五钱。
  如果,朝廷能解除封锁,那么粮价、盐价,都会降下来。
  高欢见孙思科答应,将他拉道一边道:“孙先生去了开封打算怎么说?”
  孙思科沉声道:“现今民众处于水火,督军赈济灾民,也是为朝廷分担压力,让流民不会变成流贼。这对朝廷而言,是件好事。否则,这些流民,没有活路,被人煽动,肯定攻城掠地,成为巨寇,届时朝廷将面对扫之不尽的流贼,河南也永无平定之日!”
  高欢点点头,“嗯,不过还不够。你还要让他们知道,军政府能够帮着他们对抗李自成,另外若是成功招抚,对于促成此事官员,将是一项了不得的政绩!”
  孙思科知道在大明官场,有许多事情即便是正确的,对百姓有好处的,只要对当官的没有好处,存在风险的话,那么大多数官员都不会去做。
  他们不追求功绩,只求自己不犯错,混几年就挪窝,对当地百姓过得怎么样,与他们的干系并不大,所以必须要让当官的觉得,这事对他们有好处,他们才会积极参与。
  孙思科点点头,沉声道:“督军放心,属下知道该怎么说了。”
  高欢颔首,看了眼道路上络绎不绝的饥民,郑重道:“那就请孙先生,准备一下,然后立刻出发吧!”
  孙思科拱手作揖,“属下今天就去!”
  ~~~~~~
  豫中军政府,掌握四县,登封和密县地处山丘地带,交通不便,不与外界相通,禹州和新郑则处于山林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官道附近。
  洛阳之东的饥民,从荥阳南下,沿着官道抵达新郑,而汝州的饥民则先沿着汝水到郏县,然后北上进入禹州地界。
  因此,豫中军政府在禹州和新郑两县,设立了赈济点。
  这时,在新郑城外,官道两边的旷野里,布满了一望无际的帐篷,蔓延十余里,足有万帐,十余万饥民被安置在此。
  这十多万人,对于军政府而言,即是压力和负担,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
  这些各县来的饥民,除了普通百姓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才。
  军政府收容他们,只要挺过饥荒,坚持到夏收,便能够转化为军政府的实力。
  这时,高欢吩咐孙思科去开封后,随即领着十余骑,进入营地,在一顶顶大帐中穿行。
  营地中,军政府为数不多的文吏,还有四县能够写字的人,几乎都被征调过来,对饥民进行登记。
  那些能写字的饥民,直接就被征用,郎中、工匠等有一技之长的饥民,也被分配到了一旁,然后安排到岗位上,只有普通百姓,依旧留在营地中,每日两顿粥吊着。
  这时,李武得知高欢过来,匆匆赶到。
  “大少爷,您怎么来呢?”李武迎上来,行礼道。
  高欢翻身下马,沉声道:“十多万饥民聚集,不太放心,所以过来看看!”
  高欢扫视了充满生石灰味的营地一眼,问道:“李叔,这边情况如何?”
  李武道:“大半的饥民都已经完成统计,安置工作也在稳步进行,就是物资消耗过快,花钱如流水!”
  “现在买什么都贵!银子自然不经用。”高欢点点头。
  李武道:“侯家和晋商都是吸血食髓之辈,许州那边粮价不到三两,他们已经要到八两了。”
  高欢皱起眉头,“短短几天,又涨了一两,这群狗东西,做起起价,迟早收拾他们!”
  李武忧郁道:“照着个势头,恐怕他们还要涨。”
  高欢摆摆手,“李叔放心,俺已经让人去想办法了。”
  “那就好,不然银子肯定不够用了!”李武对高欢无限信任,高欢说有办法,那肯定就有办法。
  高欢问道:“李岩先生呢?”
  李武道:“李先生在里面的大帐!”
  高欢点点头,便让李武去忙,自己来到饥民营最里面。
  这里有十多顶军帐,都是军政府官员,管理饥民的地方。
  在这里一群文吏,正在整理饥民的信息,对有一技之长的饥民,登记造册,尽快让他们参与工作。
  高欢站在营地中,正东张西望四处寻找,忽然看见一顶帐外,站着一个英姿飒爽的红色身影。
  高欢遂即走了过去,问道:“红娘子,李先生在里面吗?”
  红娘子一身劲装,披着红披风,戴着红头巾,微笑道:“先生就在里面!”
  高欢遂即挑帘进帐,便见李岩正在案前,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卷。
  “李先生?”高欢唤道。
  李岩抬起头来,看见高欢,遂即站起身来,“督军,我正有事情禀报。”
  高欢在帐内坐下,问道:“是什么事情?”
  李岩沉声道:“督军,现在光是新郑,饥民已经多达十五万,若是在加上禹州,恐怕已经有三十万。我查阅四县黄册,军政府掌握的田地,已经不够分了!另外,从李老那里了解,现在每日开销很大,而军政府又没有赋税收入,这样下去,恐怕撑不了多久。”
  高欢点点头,这些问题,他已经知道,不过还是开口问道:“先生既然发现,可有什么办法?”
  李岩皱眉道:“眼下只能开源节流。田地不够分,便安排一部分人去开矿,应该能安置上万人。禹州盛产药材,可以恢复种植,另外,禹州的钧瓷,天下文明,工匠大多都在,我们可以重新开窑。这样药材和钧瓷,当能为军政府,提供一笔收入,多少能缓解银钱压力。只是即便如此,也安置不了如此多的灾民!”
  高欢微微颔首,“那就重新开垦旱地!”
  “开垦旱地?”李岩疑惑道:“督军,这年景,开垦旱地,可能颗粒无收啊!”
  高欢微笑道:“李先生只管让人开垦便是,俺自有东西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