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规则系学霸 > 第四百四十二章 还是我去吧!
  涡轮风扇发动机最核心的三大部件,就是燃烧室、高压涡轮以及高压压气机,他们组合在一起,为发动机提供推动力。
  其中燃烧是最基础的动力来源,高压涡轮则是在燃烧室的推动力下,带动整个发动机运转的部件。
  高压压气机的功效是最多的,它是在高压涡轮的带动下运转,给燃烧室提供高压空气来源,同时也要提供高压空气供飞机座舱增压、涡轮叶片等高温零部件冷却以及进气道防冰、除冰使用等等。
  另外,高压压气机转子轴上,还要通过齿轮输出一定功率,以带动发动机的各种附件运转,比如滑油泵、燃油泵、起动机以及飞机上的发电机和液压泵等,等等。
  高压压气机处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中心位置,也同样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除了各种附带的功能以外,高压压气机最核心的技术,还是要看能提供的增压比和稳定性。
  高压压气机需要提供高压空气,也就成为涡轮风扇发动机中,组不稳定的部件,其稳定性就决定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稳定性。
  任何的机械装置稳定性都是最重要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就代表安全性,战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发动机出现任何状况,都是非常致命的。
  现在昆仑发动机组,制造的样机有好多问题,大部分都是因为压气机不稳定造成的,而压气机的不稳定问题中,最大的上就发生‘喘振’。
  喘振,是一种状态。
  压气机的气流来自于战机飞行,战机飞行的时候,飞行的速度和高度,决定了进入压气机气流的多少,就造成了‘气流输入端’的不稳定。
  飞行状态和发动机转速的不断变化,压气机也必须要承受不断的变化,气流进入越快越大,也就是战机的速度越快越快还好,减速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更大,气流强度的减少导致压气机转速减低,内部的增压比跟着降低,前面几级的压强降低还不显著,后面的压强降低就比较多了。
  这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压强降低,气体体积就变大,压气机后面几级的气流通道就显得“太小”了,流通不畅,气流被堵住而不能全部排出去,叶片的工作也就不正常。
  于是气体压强发生脉动式的忽高忽低的变化。
  当进入压气机前几级的气流向后流动时,如果后面通道被堵塞而不能全部流过,则气流会往前倒流,倒流使后面的气流通道被疏通,空气气流又被吸入压气机,向后流时又被堵塞,又向前倒流……
  如此反复变化,气流在压气机里来回窜动,并以忽大忽小、不稳定的压强和速度从出口流出去。
  这种就是发动机的“喘振”问题。
  “喘振”发生的时候,会伴有涡轮前燃气温度突升和巨大的声响,内部叶片损坏还是小问题,严重一些会造成发动机直接熄火。
  赵奕着手去解决压气机问题时,第一个要研究的就是“喘振”问题,相对于压气机的性能来说,稳定性要重要的多。
  这就像是一个算法运行,算法的效能再高,到处都是bug,根本运行不起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解决了bug问题,才能进一步去提升性能。
  “昆仑上的压气机,有两个设计是应对‘喘振’的,一个是放气活门,一个是可调静子叶片。”
  “放气活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问题主要还是处在,可调静子叶片的设计上。”袁海涛拿着高压压气机的设计图,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也是昆仑发动机组大部分人的想法。
  放气活门,简单来说就是放气的,压气机里面的压力不均衡,就放出一部分高压气体,里面的压力自然就跟着舒缓许多。
  静子叶片的设计则要复杂的多,压气机有两套叶片,一套是和涡轮转轴连在一起的增压叶片,一套是静止不懂的静子叶片,压气机内部每一级都是由一个增压叶片和一个静子叶片组成。
  增压叶片负责压气,静子叶片负责减速。
  当高压气体被减速以后,压强也跟着继续增大,这样一级一级的下来,大量的气体被积压在狭小的空间内,压强也就变得非常大了。
  如果在增压的过程中,静子叶片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小幅度的转动,就会让阻风能力不断发生变化,也可以让内部压强变化稳定一些,就能控制减少发生‘喘振’的可能性。
  其实,简单理解,就像是天上有东西掉落下来,目的是制造冲击力,但直接掉落到地上可能会损坏,掉落到弹簧上,则会相应的减少损坏可能。
  所以坏处也很明显。
  可动的静子叶片,对压气机的性能起到反作用,也就是降低了增压比,放气活门也是一样的,排出高压气体也会降低增压比。
  当然了。
  为了追求稳定性降低性能,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哪怕是国际顶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也会有类似的设计,来让发动机运行更加稳定。
  赵奕听了袁海涛的解释,皱眉仔细想了想问道,“还有其他方法吗?”
  “再有,我就不知道了。”
  袁海涛有些无奈的摊开手,表示自己并不是专业人员。
  赵奕用力抿了抿嘴,问道,“咱们研发组,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吧?”
  袁海涛苦笑了一下,表情的意思明显是,‘有没有你不知道吗?’
  研发组到现在还不到十个人,算上技术员、工人以及航空集团派过来的队伍,也就二十几个人,其中专业做研发的,还是只有几个人。
  赵奕皱眉问道,“你知道哪有这方面的人才吗?”
  “涡轮组!”
  袁海涛说道,“这方面真正可用的人,几乎都在两个发动机组,科学院或者其他机构有没有不清楚,但专业做航空高压压气机研究,最好还是在发动机组找。”他的意思是不知道其他机构有没有相关人才,但牵扯到国家重大项目,无关的人也不好找。
  这就是研发组遇到的最大问题。
  赵奕想对外招几个人很难,因为是国家级别的重大项目,最好是要找‘内部人才’,而‘内部长期研发高压压气机的人才’,几乎都和昆仑、王屋发动机组有关联。
  所以……
  “挖角?”
  赵奕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觉得挖角不太好,毕竟都是做航空发动机研发,都属于航空集团,直白来说就都是自己人,挖角成功不成功不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帮我联系王屋发动机负责人!”赵奕干脆找对方问问,能不能派人过来。
  王屋发动机的负责人叫张树清,是个五十岁的中年人,出身科学院下属科研单位,加入过昆仑发动机组,后来王屋发动机立项,他负责王屋发动机的研发。
  相比昆仑发动机来说,王屋发动机是被寄予厚望的,因为王屋发动机的设计定型速度很快,制造出第一台样机也没什么大问题,已经准备制造其他样机。
  当项目进展到这个程度,一般来说就可以做收尾工作了。
  但是,张树清并不满足于完成项目,而是希望对发动机进行改进,在油耗不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增加发动机的性能,让发动机能装配到更多类型的战机上。
  这个目标也很正常。
  王屋发动机的问题确实不多,即便是有都是小问题,过百次的测试已经说明,可以试着装配到战机上,但王屋发动机有个致命问题是,它属于涡轮喷气发动机,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油耗。
  高油耗似乎只是耗能多一些,放在战斗机上却不是这样,因为战机可承载的油量是有限的,油耗高也就意味着行驶里程段,多数装配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战机,也只能启到短距离威慑、打击能力,适应的战机类型就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原来张树清也希望增加发动机性能,但基本上只是个梦,他们的技术毕竟是以昆仑发动机技术为基础的,发动机内部和昆仑发动机很相似。
  现在不同了。
  赵奕研发出了最先进的涡轮叶片材料,会大大提升涡轮的耐高温承受能力,相对的压气机也就可以设计更高的增压比,使得发动机的效能更高,带来更高的推重比,同时还不会增加油耗。
  近一段时间,张树清一直带着发动机组,努力攻克压气机的技术问题。
  想要提升增压比,就必须要对压气机设计进行改进,不管是增压叶片还是静子叶片,又或是其他辅助部件,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设计调整。
  这种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稳定性。
  压气机增压比加大相对容易,甚至同样的设计都能做到,就像是电池一样,两个电池串联在一起,就能提供更高的电压,压气机的内部也是一样,多增加几组增加叶片和静子叶片,肯定能直接提升增压比。
  但是后续的空气压强增加,同时带来了稳定性的极度降低。
  这个问题就很挑战研发人员的水平了。
  张树清并不是专业研究压气机,但是他作为发动机组负责人,必须要督促相关人员,努力的做好设计问题,他还经常亲自上场,和其他人讨论研发的难关,对压气机的设计也有一番理解。
  这时张树清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接到来自赵奕的电话。
  “赵院士?你确定是赵院士?燕华大学?二十出头?哥德巴赫猜想?”
  “应该是……”
  张树清把转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问愣了。
  “赵院士给我打电话干什么?对了!他刚组建了个发动机研发组?昆仑二组?”张树清嘀咕着,“不是来要人吧?”
  他一想就知道了。
  昆仑发动机二组才刚组建,肯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到王屋发动机组问一下也正常。
  “如果赵院士开口,那就让几个人过去吧。”张树清想着。
  很快。
  电话被接通了。
  赵毅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就说明了研发组的问题,找张树清要压气机相关的研发人才。
  “压气机?”
  张树清想着赵奕开口,就送几个人才过去,但一听到压气机立刻顿住了,王屋发动机组也正在主攻压气机问题,他还觉得人才太少了,再多一倍都不嫌多,结果赵奕那边也要研究压气机?
  “他那边连一个压气机的专业人员都没有,还研究个什么?”
  “难道赵奕他自己研究?”
  “扑哧~~”
  张树清想着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好在没有发出声音,他深吸一口气调整状态,说道,“这样吧,赵院士,跟你说实话,我们这边也缺少压气机相关的研发人才。但是我会把你的要求,转达给机械设计组,谁想过去我肯定不阻拦……”
  他说完顿了一下,补充了一句道,“放心吧。即便没人愿意,我也指派一个过去。””
  “提前谢谢了!”
  赵奕对张树清的安排还算满意,前面的话都直接忽略了,他知道最后肯定会‘指派一个过来’,但有一个过来总比没有强。
  现在研发组可是一个都没有!
  ……
  张树清确实是履诺了。
  他把赵奕这边的需求给和压气机研发有关的人员都说了,同时也强调了一句,“昆仑二组是真缺人,赵院士说一个都没有。”
  这句话说出来,顿时没人想去了。
  压气机的设计可不是一道数学题,王屋发动机组相关的研发人员就有十几个,最终压气机的设计定型,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十几个人一年多的工作成果,换做一个人要干多久呢?
  反正,没希望!
  “等我们新的设计定型,如果昆仑二组还需要,到时可以过去看看。”
  “反正那边刚组建,也不着急。”
  “他们的研发才刚刚开始,我们现在就是做修正,重要多了。”
  “你们谁愿意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我也不去!”
  一大群人围过来都说不想过去。
  其实昆仑二组没有相关的人员,也只是他们不想过去的原因之一,还有个重要原因是,王屋发动机组的基地距离首都太远了,坐飞机都要近三个多小时,出差都嫌弃太远了一些。
  另外,过去很可能等于加入了昆仑二组,王屋发动机组成立了近十年,多数人早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可不想突然调动去首都。
  如果前途光明就还好一些,但去首都跟着赵奕做研发,前途真的是很难说。
  倒不是他们不相信赵奕,事实上,多数人都对赵奕有信心,甚至是觉得赞叹,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非常复杂,尤其是涡轮风扇发动机,研发设计时间再短也要好几年时间,几年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所以大部分人都还是想留在王屋发动机组,发动机组的进度也很喜人。
  这就是看得见的成果和未来。
  当一大群人都摇头表态说不去的时候,有个胡子拉碴的中年人,忽然举手说道,“我去吧。”
  “唰!”
  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张树清也跟着看了过去,疑惑的问道,“孙磊?你愿意去?”
  孙磊重重点头。
  “那行,就你去吧!”
  张树清走过去拍着孙磊的肩膀,“去一趟首都也好,换个环境,放松下心情,对你也许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