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 第二十四章 总河与督仓场
  恋上你看书网,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小冰河时期下的崇祯朝,绕不过去的就是钱粮,所爆发出的诸多问题,若是有足够的钱粮,都是能设法解决的。
  就像鞑清的钱聋皇帝,闹出多少事情,所谓的十全武功,那纯粹是个人臆想的产物,大小金川,砸进去了多少银子。
  可偏偏对大明来讲,财政出了大问题,想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奉旨参与平叛事的军机处外派平叛前指,这一服务性质的特设组织,在军机参赞金声的领衔下,领着崇祯皇帝精挑细选的军官团,在国朝这边不少议论声下,浩浩荡荡的离京,赶赴山西治下。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再发中旨,从司礼监选派人手,向宣府镇进发,命督办通敌桉的李邦华、刘鸿训,转战太原府!
  不管能揪出多少蛀虫吧。
  哪怕顶缸的全是武将。
  趁着崇祯三年,在流寇势力大爆发前夕,解决一部分太原府治下问题,对崇祯皇帝也是极好的事情。
  而随同中旨一块发的,还有两道密旨,一道是给周遇吉的,一道是给曹化淳的。
  前者是崇祯皇帝对周遇吉所提要求,还有提供的一些人才名单,目的是叫周遇吉能安然度过崇祯三年,并趁势统率着勇卫营,在平定流寇事上打出名声!
  后者是崇祯皇帝命曹化淳协助归京的西厂,解决好押运抄家所得事,同时留太原协助李邦华,解决好太原通敌桉。
  至于曹文诏、孔有德这些高级将校班学员,则押送着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全族,返回京城。
  对秘密进行的这些事情,国朝上下了解的并不多,此时朝中的那帮大臣,一个个还都在消化变动后的格局。
  至于铲除八大晋商的后续影响,那也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这就是信息差所带来的优势。
  “徐卿、孙卿,自朕御极以来,国朝治下灾害频生,尤其是山陕一带,那就更是这般了。”
  崇祯皇帝站在地舆图前,神情正色道:“在之后的数月间,京通两仓,会接收一批规模不小的粮食储备。
  你们一个是在内阁掌仓场事,一个是主抓督仓场事,这段时间,你们负责的差事,有着不小的起色,朕都看在眼里。
  京仓和通州仓,这些年不梳理之下,所滋生出的蛀虫,肯定不止是眼下这些,所以你们要抓紧梳理仓场事。
  若是需要锦衣卫协办,朕可命骆养性协助。”
  徐光启、孙居相相视一眼,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算落了下来,本以为天子此次召见,是对他们所抓之事的进度不满。
  没想到竟然是夸赞。
  这也叫一旁的工部尚书南居益,心中生出一些想法。
  “陛下,锦衣卫就无需动用了。”
  徐光启拱手说道:“有孙尚书协助,最迟两个月时间,京仓和通州仓的梳理,就能全部落实下来。
  等京通两仓解决以后,臣就会和孙尚书一起,着手解决在北直隶治下各府,筹建军储仓一事。”
  “请陛下放心。”
  孙居相紧随其后道:“臣定会全力配合徐阁老,做好仓场事,不会叫国朝在粮储这一块,再遇到任何问题。”
  对徐光启、孙居相的能力,崇祯皇帝是认可的,只要他提供的那些思路,二人能结合大明国情,真正意义上落实下来,叫京通二仓,还有后续开设的军储仓,做好日常台账登记,巡检制度等,那想偷偷私卖储备粮之事,就能最大限度的杜绝。
  当然为了加一层保险,日后锦衣卫这边,崇祯皇帝会不定期的指派专人,到各地进行秘密调查。
  没办法。
  多灾多难的大明,粮食,那永远都是第一要位。
  没有找到红薯这等高产作物,没培育出适合大明本土种植的良种前,崇祯皇帝绝不会放松对粮食的警惕。
  平叛需要粮食,赈灾需要粮食,练新军需要粮食,给各地驻军也需粮食……
  手里有粮心不慌,这个通俗易懂的道理,崇祯皇帝在了解完大明的实情后,算是有了更深的体悟。
  灾年之下,要是没了粮食,造反是必然,而在这过程中,易子相食的惨剧会发生,洗劫地方的惨剧也会发生。
  身为大明的天子,崇祯皇帝必须最大限度的保障,围绕北直隶这一核心基本盘,毗邻的山、陕、豫、齐、辽等地,不会因为粮食问题,再闹出太大的动静。
  等到查抄八大晋商的银子,uu看书包括那些珠宝首饰、古董字画等,全部都运送会京城后,崇祯皇帝就要进一步加强国营经济体的底蕴。
  围绕增收、海贸、收购粮食等主要核心,展开相应的谋划部署。
  “两位卿家的话,朕可是记到心里了。”
  崇祯皇帝走上前,搀扶起徐光启、孙居相,微微一笑道:“这副千斤重担,朕就交付到你们身上了。”
  “臣等遵旨!”
  解决了粮储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总河事了。
  崇祯朝,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那就是自然灾害的频率,几乎是每一年,在大明治下的各地,就会爆发几场波及范围广的灾情。
  像雪灾、地龙翻身这些事情,是不可人为干预解决的,可是水灾、旱灾、蝗灾这些灾情,却是有办法有效预防的。
  《仙木奇缘》
  针对蝗灾,日后崇祯皇帝准备命国营经济体,对出现蝗灾的地域,撒银子收购蝗虫,制造成蝗虫营养粉。
  而水灾和旱灾,其根本还是河道治理,水库建设。
  “南卿,你身上的担子,那同样也不轻啊。”
  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看向南居益说道:“总理河道事,是关系我大明的国之命脉,尤其是漕河的维护。
  但是这些年来,我大明治下灾害频生,尤其是水灾和旱灾,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交替在我大明治下出现。
  为了避免出现大规模的水灾和旱灾,针对总理河道事,朕觉得有些地方要变一变,不能只重视漕河、黄河、长江等处,对大明治下的主要流域,乃至是各地河道,都要有建设性管控措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