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北宋,从拒做驸马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蔡鞗执笔,谭稹算计
  宋江的信,写的很官方。开头就对蔡鞗一顿捧,什么昔日一同剿灭梁山,什么蔡招讨使仁义无双,什么京东东路匪患绝迹,这开篇就把蔡鞗捧得很高,后面则是百姓在一群贪官污吏的剥削之下苦不堪言,不得不发生暴乱……一封书信下来夸了蔡鞗,说了无辜,道出了原因,总之一句话就是,百姓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暴乱,这都是朝廷之中有无辜的官员,才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此刻谭稹也从后方赶到了大营,他看着蔡鞗手中的书信,脸上满面红光地笑着道:“这封书信,很明显这宋江也有要想要被朝廷招安的名头,至于接下来如何处理宋江,不过就是给予他们些官职罢了,宋江原本是一县之长,只可惜没有赴任,那么我们便把他们调到富裕一些的县城,做一个逍遥知县,这样他好你好我也好,能够用官职解决问题的事情,那便不是问题,你说了,蔡老弟?”谭稹脸上的笑容很是灿烂,蔡鞗看着谭稹,很是慎重地说道:“若是他到了富裕的地方,还会作乱了?”“当一个人面临金钱的时候,他若是还能忍受得住诱惑,那么谭某敬他是一条汉子,只不过那个时候就和我们没有关系了,毕竟现在的功劳是你我兄弟的,这一点就够了。”谭稹呵呵一笑,他看着蔡鞗道:“只要您现在书信一封,那宋江就算讨价还价,我也能够满足于他,大不了再给他一个不入流的知州做做,那也是可以的嘛!”在谭稹看来只要是能用官职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他就不是问题。蔡鞗故作沉思了一番,他才开口道:“谭兄的建议倒是可行,既然如此,那我蔡鞗书信一封,就看那宋江如何答复,不过,谭兄,梁山之上共有十八好汉,我们不能只顾及着宋江,其他人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赏赐,所以至于卢俊义等人,不知道谭兄有什么安排?”卢俊义是一个猛人,谭稹是早已忌惮不已,他眉头一皱道:“我倒是想要把他直接给咔嚓了,但是既然要招安,那就肯定要好好对待,不能厚此薄彼,不知道蔡老弟有什么好的想法?”蔡鞗闻言,他想了想道:“若是让我决定的话,我倒是不介意把他给调到种师道的种家军之中,与其让他在咱们眼皮子地下蹦达,不如让他前往边境,让种师道这样的军伍之人管教,到时候就算是有事情,也不用谭兄担心,毕竟连种师道这样的名将级别的人物都拿捏不住的人,靠我们肯定也不能,届时就算梁山再次反叛,官家那边也不会怪到我们的身上。”“种师道,的确有这个实力,他之初也是被任以文职,后来在因为他颇有谋略,打过许多胜仗,所以让他改了武职,在宋夏边境之战中,更是屡立战功,就连辽人都对其敬佩三份,不得不说种师道这里的确是一个想法,只是那宋江等人会不会答应?”谭稹眉头微皱,这毕竟是十八个人,若是把他们打的七零八落,万一激怒了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不等蔡鞗开口就又说道:“十八个人,任职的地方,最好不要相隔太远,但是也不要太近,官家那里说的过去,他们梁山方面也要说的过去。”“谭兄,这个封赏的事情,暂时不是我们所能说到做到的,这个只能等后续再说。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招安的条件,肯定是要减轻京东东路一带的赋税问题,那公田所的人,你这边能不能搞定?”蔡鞗说到了重点之上,就是不知道谭稹会如何开口。“这个没有问题,届时我上一道劄子,言及这稻田务和公田所的那些官吏的所作所为,才是这场叛乱的根本,这东西如实呈报官家,届时我为梁世兴报了仇,梁师道那里肯定也会说上几句,蔡太师为了蔡老弟你,自是不能坐视不管,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太学生可以利用,待我回去散播一些京东发生的事情,那有着太学生领袖之称的陈东必定会借机闹事,杨戬、李彦等人必定会受到严惩,就算一时剥夺不了他们的官爵,也会让官家暂时不会再重用他们,当然想置之于死地,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都是为官家的私库,不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官家不会取他们的性命。”谭稹的这一番话,倒是让蔡鞗刮目相看,这对外没有丝毫的建树,但是对内,却是说的头头是道,这家伙日后若是脱离了掌控,那也是一个毒瘤啊!蔡鞗打量着谭稹,这个不是也就修修水利和在对辽国的态度上勉强硬了一下的太监,心底里居然还有这个花花肠子,看来为了权利,只要抓住机会,这还是有可以改变的动力的。“谭兄,想不到你已经有这么多的方案,运筹帷幄,不失诸葛孔明之风啊!”蔡鞗难得的捧了一句谭稹,这让谭稹也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既然决定了,那就趁热打铁。在蔡鞗的赵体字笔下,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蔡鞗体笔下,一封正式招安的信件就此挥洒而来。蔡鞗写的也比较委婉,说明了国家政策实施实际是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些贪官污吏,他们会如实上报严惩,还希望诸位好汉仔细思量,如若同意招安,官家自会安排官职予以重用,最后还不忘说道为两军兄弟,为无数家庭,为无父无母的孩子作为考量,一封信差点就写成了悲情信。当然在末了,言及了一些大宋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宜,这是匡扶华夏的一项功绩,这也算是蔡鞗提前透漏给宋江,让宋江安抚麾下头领的一个由头。毕竟此刻他手下真正能打的还是投降派的宋军将领一系,光宗耀祖不止是那些投降派的将领也是一众好汉的想要的东西,史册留名,匡复河山,这八个字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