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酋长到球长 > 第一百三十章 科学就是画师
  的确,如卫辕所想,一个圈子有一个圈子的生活。
  跳出这个圈子之外,有时候很难理解另一个圈子的人,更难理解那些人为什么会把一辈子的心血放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比如知道两条平行线不能相交有什么用呢?是可以做官呢还是可以发财呢?
  比如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去算各种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有什么用呢?是可以吃饱呢还是可以穿暖呢?
  比如絮絮叨叨地写了一辈子的书,就为了证明一条线或是一个角或是一个圆又有什么用呢?
  比如争论了质量和重量的区别、争论了光到底是什么、争论了经纬线、争论了一种紫色的海带中提取出的新物质是不可分的还是可分的……
  种种这些,准确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但在更长的时间中,这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逐渐就变得有用了。
  这就像是一个古怪的曲线,在这个曲线延伸到某一个值的时候,这个曲线几乎是平直的,看上去毫无力量。
  然而一旦越过了那个值,这个曲线就会瞬间迸发出让人惊叹不已、一百年所创造的财富就能敌过过去数百年甚至千年的可怖力量。
  只是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需要走一段最危险的路。
  这段路如果可以快速越过去,那么科学算数就会成为一种时尚被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如果越不过去,那么这些东西就会被更为现实的东西压制,最终畸形到愚昧的地步,寸步难行,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东西的确是没用的。
  小孔成像,于战国纷争毫无意义。
  浑天地动,于争霸天下毫无意义。
  甚至于万有引力,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毫无意义。
  但这些毫无意义的事经过积淀在某一天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似乎瞬间就变得有意义了。
  只是这个阈值到底在哪,谁也说不清楚,即便正常世界线的一百五十年后,靠学徒师傅学出来的工匠在某些地方依旧可以吊打科学家。
  陈健也不知道这个阈值到底在哪,所以只能剑走偏锋。
  机械类,在这个时代是分不出工匠和科学家的去别的,所以陈健要弄化学、生物。
  这两个东西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描述性学科开始奠基,所以可以走的很快。
  正如木老先生所言,曾经学科的很多前辈将心血花在了炼金术上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用一样,陈健也必须要花出时间证明这些被归纳为科学的学科是有用的,而且是能赚到钱的。
  甚至于不惜走膜拜理性、拜科学神教的邪路。
  在闽城,在学宫,陈健喊出了口号:理性可以解释一切,而解释了一切才能顺道而为,所以理性的科学是金钱也是力量。
  为了这句话,也为了陈健在都城做的种种实验,接到他邀请的学宫先生或是一些博物学家、圈内名流来到了闽城,参加这个古怪的“第一届化工制碱基金科学研讨会”。
  这些话不是喊给被他邀请来闽城的这些人听的,如果连这些人都不相信,那么他怎么喊也是没用的。
  这些话是喊给那些渴望发财渴望为这个族群做出贡献渴望变革渴望治世以及所有的国人听的。
  在闽城,陈健证明了学宫的先生可以赚到大钱,掌握了知识可以将这些知识换为人们都喜欢的银币。
  这经过那几个作坊已经得到了证明,至少在闽城引起了一些风潮,浇灭了学识高深于生活无用的苗头。
  但在闽城之外更为广阔的地方,陈健只能用类似马戏表演一样的三棱镜、重心轮、望远镜之类的东西吸引人的兴趣。
  就像是那个流传甚广的所谓华夏发明了火药只是用来造烟花之流的谣言,陈健觉得想要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有时候真的需要靠一些所谓的“奇技Y巧”来吸引人。
  为了让这些所谓的“奇技Y巧”在整个族群产生一些巨大的风潮,陈健为这一次邀请的学宫先生们也准备了一件可以风靡全国的“奇技Y巧”,并希望依靠他们推广开。
  科学,不只是用来造枪炮,人们接触枪炮的时候会讨厌科学,而想要让人们喜欢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
  四月中旬,第一届化工制碱基金科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在结束之前,陈健提议给大家留下一张可以永远纪念的画卷。
  听到这个消息的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以为是陈健要请画师将他们的肖像画下来,这是一项很累的任务。
  既是对画师来说,也是对这些人而言,入画的人需要承受很久的一动不动的折磨,这对于一些人的耐心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这一次的会议很完美,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大家交流的很愉快,让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在学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不忍拒绝的陈健的提议,只好同意。
  陈健叫人搬来了椅子,让众人先坐下来,自己则钻到了旁边一顶早已准备好的外面涂抹了沥青的不透光的帐篷中。
  帐篷中,靠着微弱的光源,陈健忙着准备自己的奇技Y巧。
  既然让大家排排坐,当然不是为了吃果果,而是为了留下一张照片。这是陈健在都城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的。
  既是为了这一次的纪念,也是为了让这些学宫先生、名望极高的人物将这种照相法无偿而快速地扩散出去,引发一波科学的热潮。
  铅玻璃、磨镜术、强酸、银溶Y、棉花、纸张……原始照相术的前置准备已经完成,只需要按照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他有硝酸,也有有杂质的脱脂棉,所以可以做火棉。
  这火棉的正确用法是继续改进以做炸药,可他却用来做一些奇技Y巧,毕竟新时代不是靠火枪炸药就能炸出来的,科学带来的改变不应该也不仅仅在军事上,而是应该快速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发更多人的热忱。
  将弄出的弱棉溶解在都城就实验过的用来做麻醉剂的乙醚和酒精混合容易中,火棉很快就溶解在其中,形成一种胶状物或者说胶水。
  胶水中掺入一些硝酸银和氯化铵溶Y,将这种火棉胶水涂抹在玻璃上,将玻璃倾斜放置,依靠重力让这些黏糊糊的胶水在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膜。
  在这层薄膜不再往下流淌的时候,快速装入到让木匠师傅早已做好的暗箱中。
  暗箱的前面有磨镜师傅磨出来的月牙形透镜,前面照着一层黑布用来防止透光。
  因为这时候没有放大技术,所以这台“相机”为了能够拍摄更多的人,必须要做的很大。
  掺有氯化银的火棉玻璃膜在干燥之前,有很好的感光性,而且透过透镜后在这层玻璃火棉膜上形成的左右倒置的负片。
  显影用的硫酸亚铁溶Y、定影用的大苏打溶Y也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切都不能提前准备,火棉玻璃膜在干燥后没有感光性,所以只能现用现在帐篷里配制。
  而用来“复印”负片的相纸陈健也准备了很多,原理和照相差不多,也是用的感光的卤化银浸泡在纸张上,需要“复印”的时候,将负片和感光纸并在一起,放在阳光下暴晒。
  因为负片已经是左右颠倒的,所以负负得正,在感光纸上得到的照片就是左右正常的。
  原理无非就是负片已经感光的地方会阻挡光线,而因为负片定影后不再感光,而新的感光纸则可以感光,就相当于重新照相,只不过照相的对象不再是实物而是负片。
  其中的理论并不高深,就是用了卤化银的感光性,所以装氯化银或是硝酸银的瓶子都是棕色玻璃瓶。不只是卤化银,沥青也可以,只不过拍出来的照片不堪入目。
  用来做照片的“相纸”,用的是购买的最薄的白纸。为了让纸纤维的影响效果降低,陈健用了J蛋清,将J蛋清、食盐、醋和水的混合溶Y放置一段时间,将纸浸入到J蛋清溶Y中。
  随后再用毛笔沾取一些硝酸银溶Y涂抹在被J蛋清浸润后的纸张上,同样产生了可以感光的氯化银。
  这一套所有的材料,都是现在可以搜集到的。
  于战争无用,甚至也可以说于民生无用,但却是最容易推广出去的让人快速惊叹科学的力量的奇技Y巧。
  想要更加完美的照片,可以用碘化银或是溴化银,不过原理都一样。再说,不一定什么事都要完美无瑕才去做,有时候即便差强人意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照相技术很危险,银盐有毒,乙醚有麻醉效果,在涂抹火棉之后快速挥发,稍微有一点火星就是一场爆炸或是大火。
  可如今这条件,也只有陈健自己带着口罩来配制这些东西。
  等到一切准备好之后,将玻璃火棉的感光片放入到“相机”的暗箱中,确保相机的镜头盖没有打开,叫了一个人合力将这台笨重的“相机”抬到的外面。
  从旁边安装的观察孔中定位了众人的位置,陈健匆匆跑到了众人留给自己的座位上。
  曝光的时间需要很久,所以不可能排出笑容,这种原始照相术的照片每个人的脸庞都是无比严肃。
  除了严肃,可能还能看出一丝疲惫,毕竟没有人可以保持微笑二十分钟,那样嘴会抽筋。
  众人好奇地看着眼前的那台很大很笨重的木头盒子,奇怪地问着陈健,画师在哪?
  “科学就是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