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435【危局】
  上海码头,人山人海。
  人力吊车将一袋袋粮食卸到岸上,搬运工排着长队进行转运。而旁边不远处,竟然有无数围观群众,甚至还在敲锣打鼓舞狮庆贺。
  五洲洪门在中国地区的代表司徒俊葱,昂首挺胸地走下甲板,身后跟班举着扩音器大喊:“洪门致公堂携全体美国华人,向中国受灾同胞捐赠玉米20万吨,周赫煊先生个人捐赠玉米5万吨!首批9万吨粮食已经运抵上海,愿我华夏国泰民安,受灾同胞早日度过劫难!”
  “好!”
  围观群众轰然喝彩。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人迎上去,老杜握着司徒俊葱的手说:“司徒先生,我代表全国灾民感谢你,感谢洪门致公堂和周先生!”
  “杜先生客气了,这是我等作为华夏儿女应尽的责任,”司徒俊葱问道,“赈济水灾委员会的人呢?”
  杜月笙笑着解释道:“上海地区的负责人已经快到了,宋子文宋部长那边我也拍了电报,他现在正坐火车往上海赶来。”
  由于杜月笙对慈善事业非常积极,他现在已经是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会长,过两年还会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这位青帮大佬绝对不可能贪污赈灾款,多年以来,杜月笙每次过生日收的礼金,全都捐出去做慈善了。
  人家不缺钱,缺的是社会认可。
  黄金荣和张啸林也相继和司徒俊葱握手,尽是钦佩溢美之词。
  数不尽的粮食从远洋货轮卸下,堆积如山好像永远运不完一样,看得围观群众阵阵惊叹。
  “这得多少粮食啊!”
  “你刚才没听到吗?美国洪门和周先生总共捐赠35万吨,这还只是第一批,就足足有9万吨!”
  “老天爷,一捐就是几十万吨,洪门和周先生真有钱啊。”
  “有钱的人多了,也没见他们捐多少,还是周先生热心肠。”
  “周先生是大好人啊,菩萨转世,阿弥陀佛。”
  “这下子灾民有救了。”
  “难啰,几十万吨粮食分摊到全国,也不够吃两天的。”
  “唉,这世道!”
  “……”
  其实周赫煊买粮食没花多少钱,他购进的是最廉价的玉米。由于大批量购买,每千克单价才0.00美元,5万吨玉米总共花费5万美金。反倒是运输、储存费用贼贵,美国国内的收购转运,再加上运到中国来,总费用高达3万美元。
  所以说南京政府那些当官的脑子不灵光呢,买个屁的小麦,在美国买一斤小麦的钱,可以买40多斤玉米。玉米贱到农民都懒得去收获,好多农场直接一把火烧个精光,这些玉米运到中国能救活多少灾民啊!
  同样的场面还发生在天津码头,隔日,第二批6万吨玉米运抵天津,用来赈济北方地区的灾民。捐赠给北方的玉米没有南方数量多,是周赫煊出于实际考虑,毕竟这次的重灾区在江淮一代。
  随后的几天,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引起剧烈的舆论轰动。
  宋子文也随即发布公告,宣称赈济水灾委员会,已经向美国政府赊购了45万吨小麦,各地灾民请暂时忍耐,马上大批的救灾粮就能运到。
  这个公告让很多人鄙视不已,美国洪门和周赫煊都联合捐赠了35万吨粮食,中央政府居然才订购45万吨。
  不吝赞美道:“中国今日遭遇百年难有之大水灾,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周先生个人捐赠粮食5万吨,当为华夏第一义士豪杰!”
  于右任看到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专门写了副对联,从南边给周赫煊寄到天津,内容为:学贯中西,满腹锦绣栋梁材;活人无数,一腔热血菩萨心。
  ……
  南京,憩庐。
  宋美龄的母亲刚刚病逝,她已经回老家奔丧去了,常凯申却万万走不开。
  常凯申放下手中的报纸,问道:“周明诚和美国洪门,真捐了几十万吨粮食?”
  “此事属实,”宋子文说道,“我专门让人检查过,都是优等品玉米,暂时可以缓解江淮灾区的饥荒。”
  “唉,天灾不断,贼寇又起,”常凯申郁闷地咒骂道,“娘希匹,这陈济棠、白崇禧真会挑时候!子文啊,你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广州一趟,争取把汪兆铭拉拢过来。他要多少钱,我给,他要当行政院长,我也给!”
  宋子文迟疑道:“汪兆铭现在是广州伪政府的领袖,高官厚禄恐怕难以说服他吧?”
  “就他汪兆铭还想当领袖?哈哈,”常凯申不屑地笑道,“他就是被陈济棠顶在前面的一块招牌而已。”
  如今广州和南京属于敌对关系,宋子文可不愿意去冒险,他推脱道:“赈灾工作事务繁忙,我还是过段时间再去吧,至少得先把粤桂联军给击退。”
  常凯申仔细想想,也觉得拉拢汪兆铭的时机还有些不成熟,点头道:“也好。对了,你以国府赈济水灾委员会的名义,给周明诚发一道嘉奖令。他喜欢收藏名人书法,上次缺了髯翁的字,你现在请髯翁给周明诚再写一副。”
  汪兆铭得到命令立即离开,他可是大忙人。
  常凯申端坐在沙发上,精神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他在国党内部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如今全国水患灾害严重,可广州国民政府居然不顾灾情,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开战。就在昨天,粤桂诸将在汪兆铭的督促下,由陈济棠为主帅,白崇禧为先锋官,携唐生智等各部,挥师5万北上进攻湖南。
  造反的粤军已经和桂军联合出兵,而湖南守将又是何健。常凯申对何健很不放心,何健手下的军队又是唐生智旧部,很可能打着打着,粤、桂、湘三军都要联合起来反蒋。
  此时已是九月初,粤桂联军大举北上,湘军岌岌可危,全国各地又被淹得一塌糊涂。常凯申一边要筹款赈灾,一边要筹款出兵,他已经穷得砸锅卖铁了。
  不但如此,常凯申在政治上也非常不稳。国党诸多派系正在秘密搞事,准备召开国党第四次全国大会,使用政治手段逼迫常凯申下野。
  而此时此刻,阎锡山也坐着日本人的飞机,从大连飞回老窝山西。
  部下担心阎锡山的安全,问道:“司令,你回山西,不怕受常凯申和张学良的压迫吗?”
  阎锡山笑着回答:“他们顾不上我的。”
  确实顾不上,天灾、内乱、外寇入侵,阎锡山选了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九一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