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马腾天下 > 第192章 千头万绪一肩挑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小的觻得县城热闹起来了。
  先是朝庭廷尉府押解着三辅的上万名囚犯,拖着长达数里的队伍,逶迤婉延地来到了觻得县城城郊。
  长史刘天保代表张掖,与廷尉府的人员草签了接收文件:囚犯共计九千六百三十三名。
  看着这些囚犯在张掖士兵的押送下,向驻地慢腾腾地走去,马腾不由得蹙紧了眉头:这些人太瘦弱了!
  虽然是均处壮年,看来朝庭在这方面还是用心的,没有把那些年老的囚犯转移过来。
  但他们一个个弱不禁风的样子,真是难为他们是怎么走过这数千里路程的!
  看来要想让他们为张掖出力,首先得将他们喂饱肚子,将养起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谈到其他。
  于是,马腾召集永嘉先生、刘天保及有关人员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研究了一些相应的具体措施。
  接着,筹建张掖兵工厂的朝庭太尉府的人员来了。
  看来,该项目的负责人事先得到了太尉李咸的叮嘱,所以一到觻得县城,马上来见马腾,与之进行接洽。
  马腾热情接待了他。
  这位官员很是配合,没向张掖方面提出一个难题,没有提出任何一个过分的要求,一切由他们自主解决,张掖方面到时候只是负责接收而已,这让马腾很是高兴。
  再接着,建设公主府的朝庭大司农府的人员到位了。
  看来,这些人于宫殿建设方面经验老到,不仅自带了所有的施工设备,而且带齐了主要的工匠,张掖方面只是做一些相应的辅助工作而已。
  由于此项工程费用由朝庭包揽,加以马腾对公主府又没有什么要求,是以大司农的人觉得马腾很好说话,一点架子也没有,是个好伺候的主,心下暗暗高兴。
  马腾以为自己一不出钱,二不出力,只是情吃坐穿,着实是捡了一个大便宜,更是懒得去争执计较一些琐事。
  再接着,尚书令的人来了。
  根据当时皇上的旨意,尚书令有三项职责:一是发文西域都护,着其在西域选择有道高僧,陆续赴张掖传经布道;
  二是招募各式工匠,赴张掖从事生产劳作;三是组织雒阳城中各等流民,赴张掖屯田。
  朝廷关于招募高僧的的旨意早已发往西域都护府,只是此事经办还需要一个过程,再者也需要一定的机缘,是以目前此事暂无着落。
  但另外两项,已有了结果。
  这次,尚书令的人招募到了三千工匠,各式各样的都有,什么铁匠、石匠、木匠等等,应有尽有。
  流民收拢了不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东西南北的,人数在三万人左右。
  马腾召来郡丞永嘉先生、长史刘天保、农都尉莞宣等,商议这些人员的安置。
  最后商定,着刘天保将所有军营腾空,暂时安置京城来的工匠、流民;在新城工地附近搭建帐蓬等临时住房,以为工匠之用;将所有流民全部发往山丹牧师苑,专事屯田。
  再接着,大司农府又一拨人到了。
  这些人不管公主府建造一事,而是另有任务。
  他们带来了为张掖准备的各种农具、种子,以备屯田之用。
  另外,从国库中带来了专项安排张掖的三亿钱,以为经营所需。
  马腾将这些事情都委托给了永嘉先生,由其全权安排。
  再接着,太常卿的人来了。
  根据当时皇上的旨意,太常卿有三项职责:
  一是为河西书院准备各式书籍,二是为河西书院派遣教授,三是为张掖选派布道高僧。
  这次,太常卿的司官专门来到张掖,就是为这些事情进行接洽。
  前两项,都是文人之间的事情,若由文人与其沟通,效果可能会更好,而永嘉先生、马廷鸾则是不二人选,是以由他们二人负责与太常卿对接。
  高僧布道一事由马腾亲自出马,与太常卿司官对谈。
  太常卿的人提及此事时,言道,白马寺和阿育王寺的僧人提出来,最好能在觻得县城建一处道场,即建一座寺庙.
  马腾答应了,说,我们已在新城规划中为寺庙预留下位置,也可以在建设初期下拨部分启动资金,但只能是建一个框架.
  未来寺庙大规模的建设,还得靠僧人自己向社会公众募捐。对方答应了。
  再接着,太尉府的另一拨人来了。
  太尉府的这一行人马,是专门押解当时皇上答应给张掖的一万套盔甲及各式兵刃,可装备一万大军,都是当时大汉最好的装备。
  马腾令刘天保接收,妥善保存不题。
  至于新城那边,基点业已确定具体位置,规划区也已敲定四至,各条街道、区块已标明范围,护城河已开挖,各个具体项目的设计工作也已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来。
  可以说,新城建设已全面铺开。
  现在的郡守衙门、觻得县衙门的所有人员,全部都扑在新城建设上。
  永嘉先生吃住在工地,每三天召集一次调度会议,了解工程进度,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马腾只是在第一次会议时参加了,听闻各人所说,未免太过繁琐零碎,听得头都大了,以后再也没有去参加过。
  这段时间,马腾觉得甚是疲惫。
  细算起来,自己事并没做多少,但就是觉得心累:每天迎来送往,与各色人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事,喝不完的酒,陪不完的客。
  虽说这段时间朝庭来人过于密集,而且都是在支援张掖的建设,然马腾觉得身心交瘁,心想,当一个太守,就是这么过日子吗?
  也太累了,比之以前,可谓是天壤之别!
  好在一开始的紧张过后,诸事慢慢进入了正轨,一切由永嘉先生全盘操持,马腾逐渐清静下来。
  这正是:
  千头万绪一肩挑,事关苍生怎逍遥。
  万丈高楼凭地起,鞠躬尽瘁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