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竞月贻香 > 18 清君侧宁义鏖兵
  话说杨捕头见这位谢三小姐心意已决,无奈之下,也只得任由她孤身离去。谢贻香便乘马一路南行,先出诸暨南面的东阳关,再穿过缙云,如此两日之后,便已来到宁义地界。待到离开缙云之后,一条官道上已是稀稀疏疏,几乎看不见什么行人,直到离宁义城还有三十多里路程时,前方的官道上便出现了军队设立的关卡,用木栅拦住去路。谢贻香抬眼望去,关卡处的军士少说也有上百人之多,正将关卡前的七八个行人拦下,向他们询问盘查。谢贻香心中一凛,暗道:“倘若恒王的叛军果真已对宁义城用兵,此间又怎会有朝廷的军士驻守?难道……难道这些军士竟是恒王的叛军?”
  话说谢贻香早在去年便已听说在毕府“遇害”的恒王死而复生,于江浙驻地起兵谋反,却一直没机会和这位恒王的叛军打交道。当下她不敢有丝毫大意,急忙翻身下马,摘下腰间乱离藏到马鞍下面,小心翼翼地靠近前方关卡。此时关卡前共有男男女女七八个百姓,正在与守关的军士交涉,似乎是想通过这处关卡,继续前往宁义。关卡前的一个白面军士则扬声说道:“你们还要军爷说多少遍?恒王此番起兵,并非是要针对当今朝廷,而是奉‘清君侧’之名,铲除朝中的奸险小人,乃是堂堂正义之师。虽然宁义太守方铁衣助纣为虐、冥顽不灵,但宁义城里的将士和百姓皆是无辜,恒王早已传下军令,令我军将士‘兵不血刃,不杀一人’,所以你们大可不必担心。”
  谢贻香心中暗惊,原来果然是恒王的叛军在此设下关卡,至于这白面军士说什么“兵不血刃、不杀一人”,则分明是在胡说八道。要知道自古以来两军交战对阵,怎会有什么‘不杀一人’的军令?倘若当真如此,那不肯杀人的一方岂不是只有挨打的份,那还打什么仗?谢贻香一边思索,一边牵马上前,来到关前这些百姓身旁,而在场的百姓听到那白面军士这番说辞,已是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当中一个青年男子更是大声说道:“我父亲已是花甲之年,眼下就在宁义城里,我身为家中独子,又岂能弃父亲于不顾?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宁义。还请军爷行个方便,放我过去。”
  话音落处,其他百姓也随之起哄,纷纷叫嚷着要众军士放他们过关。为首的那白面军士便笑道:“不是不肯放你们过去,而是军爷一番好心,这才要以良言相劝。要知道眼下我军挟三万之众,已将整座宁义城围得水泄不通,虽然并无攻城之意,但在方铁衣开城投降之前,整座宁义城便是‘只进不出’。倘若当真放你们进去,便再也出不来了,你们又何苦要将自己置身于险地?”那青年男子立刻沉声说道:“人生天地之间,自当孝字为先!莫说是置身于险地,即便是死,我也要陪家中老父死在一起!”
  听到这话,那白面军士便装模作样地长叹一声,摇头说道:“也罢,也罢!既然你们执意要去,军爷也不便阻拦。谁叫我军行的是正义之师,本就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说罢,那白面军士便抬手一挥,叫身后的士卒搬开官道上的木栅,放这些百姓过关,口中又说道:“等你们进了宁义城后,记得劝劝你们那位太守大人方铁衣,叫他趁早开城投降。哼,他自己愚忠倒也罢了,又何必要连累城里的百姓受苦?”
  眼见关卡处的军士们终于答应放行,在场的百姓欣喜之下,急忙一拥而上。谢贻香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也牵着马跟在人群后面,企图蒙混过关。却不料为首那白面军士倒是目光如炬,立刻发现了她,当即喝问道:“你又是哪里来的小娘子,去宁义城意欲何为?”
  谢贻香只得恭声回答道:“家中父亲病逝,小女子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唯有与宁义城谢员外家自幼订下的一门亲事,所以要前往投靠。”那白面军士见她一身素衣,面带愁容,的确像是有丧事在身,不禁嘿嘿一笑,说道:“小娘子既是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又何苦要去宁义城自寻死路?倒不如就此跟了军爷,保管叫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说着,他便要来拉谢贻香的手。
  谢贻香不禁心中暗道:“到底只是乱臣贼子,终于还是露出这副丑恶的面容。”她不愿显露武功,便故作惊讶之态,身子一个踉跄,正好撞上前面那个要回宁义城照顾父亲的青年,口中低声说道:“这位大哥,大家都是宁义人,还请……还请帮小女子一把。”那青年本就年轻气盛,倒是古道热肠,连忙将谢贻香护在自己身后,向那白面军士厉声质问道:“怎么,我们去得,这位姑娘便去不得了?”
  那白面军士顿时火冒三丈,气得怒目圆睁,正待发作,却听远处一个将领装扮的军士沉声喝道:“放肆!身为军中将士,自当恪守军纪,怎能如此胡作非为?你这副做派,究竟是土匪还是山贼?不过是一个戴孝的娘们,也不怕沾染上晦气,赶紧放他们过去!”
  听到将领发话,那白面军士便也不敢多言,只得收敛怒气,放谢贻香随众人过关。待到谢贻香牵马行出十几步距离,那白面军士忽然将一物从后面遥遥抛给谢贻香,招呼道:“别说军爷没关照过你,大家相逢便是缘分。你这小娘子今日不肯从了军爷,后面有你追悔莫及的时候!”谢贻香微微一愣,伸手接下那军士抛来的东西,却是一个厚厚的油纸包,略一掂量,里面应当是几张缙云有名的烧饼,也不知那军士此举到底是何意,只得牵着马快步前行。
  随后谢贻香便随着这些百姓沿官道继续南行,到后来官道两旁的地势渐渐拔高,竟是来到了群山之间。听同行的百姓说起,原来在江浙和福建交界处的此地,本就是一大片地势险要的山峦,唯有当中开辟出的这一条官道可供通行,而宁义城便是修建在这条官道之上。所以要想来往于江浙和福建两地,若不从宁义城经过,那便只能取道西边的丽水或者东面的台州,少说也要多出两三百里的路程。
  所以对恒王的叛军而言,要想据守福建,便必须拿下这座宁义城。谁知却撞见宁义太守方铁衣这么一个硬茬,竟是软硬不吃,说什么也不肯投降一个谋反的皇子,这才令双方僵持至今。谢贻香再看官道两旁的群山之上,林荫处隐约可见星罗密布的白色营寨,自然是恒王的叛军驻扎其间,可见这位恒王此番是动了真怒,非要将这座宁义城据为己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