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装明末 > 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食太多也有烦恼
  辽东的流民也正如方云预料的那般,这十万流民约有两万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想地主的借了银,其中最少的也有五两,有一些胆比价大的流民,家人人口比较多的人,甚至想地主借了十两银。
  尽管方云规定了地主三年之内不能强迫辽民还清债务,但是辽民自己不想欠着地主的钱。
  所以收完秋粮之后,上缴两成的佃租给的地主,大部分五口之家,还能剩下二十石粮,留下十石自己吃,剩下的十石基本上都拿出来卖了。
  一户就有十石两要卖,两万户那就是二十万石粮食,粮站要吃下这二十万石粮食,政务厅就得准备十万两银。
  不过这些粮食是分布在两万户辽东百姓的身上,倒是不需要政务厅一次性支出那么多白银,否则事情还真不好办了,现在不管是政务厅还是方云都不能拿得出十万两银来。
  百姓们当然是不会知道政务厅和方云现在的困境的,为了掩人耳目,王永民还专门在文登县出台为了一个规定,粮站每月收购五万石粮食为上限,为了不引起百姓的恐慌,王永米还向百姓保证不管是哪个月份,收购的价格不会低于五钱一石。
  辽东百姓最为紧要的吃喝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出售粮食主要是为了还债,所以这件事并不迫切,当政务厅宣布每个月粮站只收购五万石粮食时,他们也没有着急。
  因为政务厅已经承诺了,不管什么时候,粮食的收购价都不会低于五钱。这就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了,早卖晚卖,只是会影响还钱的时间而已,而这笔钱又不用换利息,就算别只是晚几个月,就是拖个一两年也没问题。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打算几年一次性还清所有的借款,而是按照官府的建议,每年还一到二两,分两三年还清,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何况如今这个混乱的时局。谁也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情况,如果把富余的粮食都卖了用来还债,万一民年粮食欠收,或者天灾横祸,手里没点余粮还怎么得了。
  尤其是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丰富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别今年以五钱一石的价格把粮食卖光了,明年却用一石一两的价格买粮吃,那就亏大了。
  当然这部分辽东的百姓之所以决定慢慢来还钱,主要还是因为有政务厅替他们撑腰,因为方云和王永民规定了地主不能逼迫他们还债,也不能收利息。
  当然如果手里有大量的财富剩余,他们也不介意一次性换掉借地主的钱,毕竟没有谁会喜欢欠别人的钱过日。
  除了百姓的粮食之外,文登县士绅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百姓手里还有二十多万石粮食,这些人当中,首先那些免税的士绅,不管他们有没有渠道,方云都是不会管他们的死活的。
  既然他们不愿给政务纳税,自然就要承担不纳税的后果。
  剩下的那部分地主,大多数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而且都是和北方几省的商人有联系,出售价只会比五钱一石更高,所以不用方云担心,刨除这两个大头之后,剩下的那些中地主手里的粮食也有两三万石是需要方云来帮他们处理掉的。
  从整体上看,辽东百姓需要出售部分的粮食,正好是文登县原有所需的粮食,这证明,方云在文登县实行降租和清查田亩的政策之后,文登县原有的七十万亩土地就勉强能够养活三十万百姓了。
  而方云又开垦了七十五万亩,预计到明年,以文登县一县之力,就能养活半个登州府的人口了。
  除了文登之外,威海卫流民也同样收获不,方云在威海卫总共开垦了,十六万亩地,安置流民六千余户共计三万多人。
  而且威海卫那边的换地开垦的比较早,虽然没来得及种下秋麦,但是却种了方云让方福从福建广东地区的带来的玉米和红薯。
  十六万亩地用十万亩种了玉米,六万亩种了红薯,玉米亩产在五石上下,红薯的产量就更恐怖了,一亩地能收获十二三石红薯,所以光是这十六万亩地,就出产了一百多万石粮食。
  比文登县七十万亩地的产量还多出了将近一半,只不过这些粮食的口味和麦米无法比,玉米还稍微好一点,红薯的口味就差远了,吃一点人们可能还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要是一日三餐天天吃红薯,估计没有几个人受的了。
  拿下文登县之后,方云把威海卫流民开辟荒地所需要交纳三成粮食,改成了文登县百姓一样,统一征收两成粮食产量,并且为期三年,三年以后,不管是威海卫,还是文登县,所有新开垦的荒地全部按照朝廷三十税一的标准收税。
  不过即便只收两成,也有二十多万石粮食,不过这二十五万石粮食,只有十万是玉米,还有十五万石是红薯。
  其实威海卫那边粮食丰收之后,王永民就曾经建议方云:惠民粮行完全可以不用在去南方购买粮食,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政务厅征收二十五万石,威海卫百姓手里的粮食也还有将近一百万石。
  而威海卫的总人口也就还不到五万人,一年有十五万石粮食就足够了,剩下的八十五万石粮食,都是可以出售的,而且也是必须出售,否则这么多粮食海卫的百姓自己是没有能力给它们找到买家。
  粮食是百姓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卖不出去粮食,百姓们就没有余钱可以去置办其他生活必需品,而且还只能看着粮食烂在仓库里,这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政务厅来,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王永民还提议用这征收上来的二十五万石玉米和红薯,补上文登县还欠缺的二十八万石粮食,这样就不用方云再花费十万两银去购买这这部分的粮食,而政务厅也能减少十万两的债务。
  王永民的想法,方云现在多少也知道一些,实话,方云自己也很心动,现在正值困难时期,能节省一笔十万两的支出,当然是最好的了。
  如果开垦荒地的百姓原来是流民,方云肯定是会同意王永民的建议的。
  可问题是他们不是流民啊,这就让方云不得不三思了,虽然百姓们原来的日也不见得过得有多好,甚至还很凄惨,但是他们毕竟只是佃户,还不是流民,多多少少还能吃得上饭,还没有到那种饥不择食的地步。
  玉米和红薯口味都不是很好,让他们一下从以麦米为主食转变为以玉米和红薯为主食,方云担心到时候会有人起幺蛾。
  而且出乱的可能性极大,毕竟人家包、馒头吃的好好的,本来以为方云来了,以后吃包的时候可能还能吃上肉包,啃馒头的时候,旁边还能有几个菜。结果方云却强迫他们天天吃玉米,啃红薯,而且还得吃大半年的时间,十个人估计有九个人会不高兴,甚至因此对方云产生不满。
  为了发展文登县,方云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一百步已经走了九十九步,方云不想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功亏一篑。
  

  

  Ps:书友们,我是潜水攻城狮,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