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装明末 > 第四百章 开发胶州湾
  王永民听到方云说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莱州府,眼中一亮,和方云一样,王永民也希望自己管辖的地盘越大越好,别说登莱两府了,就算方云把山东六府十五州全部交给王永民治理,王永民也只会干劲十足,不会觉得辛苦。
  尽管眼下莱州府遭了兵灾,王永民接受之后,不仅无法从莱州府获得赋税和收益,甚至还需要还需要向莱州府输大半年的血。
  可是半年以后呢,莱州府有一百多万人口,面积也不比登州府小多少,只需要组织那些无地的百姓去开荒,五百万亩可能没有,但是开垦三百万荒地的肯定没有问题的,再加上莱州府原有的三百多万亩土地,一年能够提供的赋税也是非常可观。
  除了传统的田赋税之外,莱州府百余万人的日常开销,会产生的多少的商税,而且莱州府还有一个天然的港口,胶州湾,也就是后世的青岛,从胶州湾出发前往南直隶淮安府,比威海卫出发近了几百里。
  只要把后世青岛这个港口城市开发出来,他们手里就有多了一个商贸重镇,威海卫现在每个月都能提供将近两万两的海关税,这还是一位威海卫主要是军港的原因,担任拱卫京津地区的安全问题。
  但是青岛就不一样,完全可以开发成一个纯商业的城市,唯一能对青岛产生威胁的也就是东洋倭国呢,不过东倭国的现在也在闭关锁关呢,而少量倭寇海盗根本不是破虏军水师的对手。
  至于莱州府那几十万嗷嗷待哺的难民,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首先开荒和兴修水利设施需要的人数至少都是以十万基数的,工实时间也是以月为单位的。
  开完荒之后,修建公路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手,尤其是王永民打算把青岛地区发展成一个商业城市,就更需要修建完备的公路网了以及大量的城市建筑。
  这年头的海商不是人人都能玩的起的,一条运输船需要的银子至少也是以百两为单位计算的,再加上船上的货物,水手等,出一趟海,光是成本可能就会达到几百两。
  而且走海路的风险极大,即便是后世那么信息技术那么先进的时代,都经常会发生沉船事件,更别说明朝,连天气预报都没有,要是不小心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很有可能会人财两空。
  除了海上的自然天气意外,这年头的海盗比后世可多多了,方云当初率领几百人的船队到南边去做生意都遭到海盗的抢劫,规模越小,遭遇海盗的机会就越大。
  小本买卖的商人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风险,所以这年头,做海上生意基本上都是大商人,在官场上和军队中都有门路。
  但是大商人就那么多,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大商人都喜欢做海上的生意,实际上,除了广东和福建这两个靠近南洋那边的省份之外,大明其他省份的商人,其实海上生意并不怎么感兴趣,尤其大运河贯穿的那些省份,为了保住漕运的优势地位,生死还成为反对海运的急先锋。
  但是如果修通了公路网就不同了,小商人不敢搞海运,在陆地上行商总没问题吗。到时候不管是大商人还是小商小贩,只要想做生意赚钱,都可以直接把商品运到青岛去,然后再由海商统一发往各地。
  从青岛出发,往南直接可直抵南直隶,往东可达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明的生丝、胭脂水粉,陶瓷等商品在朝鲜以及日本都是紧俏的高档商品,而且一直都是供不用求,而登莱府生丝行业在大明也仅次于苏松地区。
  不过登莱本地的百姓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生丝都用来出口,只是登莱在山东的边角上,商人要把生丝运输登莱府,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道路条件极差,自然而然就会增加商人的运输成本。
  但是商人都是人精,这些运输成本他们肯定不会自己买单,而是通过压低生丝的价格,将成本转嫁到百姓身上去。
  所以表面上,登莱的生丝行业似乎行情不错,但其实织户百姓实际到手的利益并不多,登州的生丝市场已经在逐步萎缩,最近更是经历了一场席卷两府的大动乱,对登州生丝行业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官府不能好好引导,登州生丝行业差不多就要到此结束了。
  生丝这个行业中蕴藏着的利益巨大,不管是方云还是王永民都是不可能会放弃生丝的。
  生丝价格国内约每担60两,但是在日本和朝鲜至少能卖到三百两以上一担,而高档一点的生丝,甚至能卖到六百两一石,毛利在六到十倍之间。
  从日本输入中国的有:金银、琥珀、水晶、硫磺、水银、铜铁、白珠、青玉、苏木、胡椒”以及土产、海货等,朝鲜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商品,但皮货和人参还是非常不错,人参的价格不说了,方云自己就是靠做人参的生意发家致富的。
  不过随着黄龙退回皮岛,除了海上的岛屿之外,辽东都司已经彻底成为了家奴的后花园,方云的人参生意也已经开始下滑了,如今整个大明,也只有山西的晋商还能从建奴那里交易到人参。
  除了朝鲜和日本外,生丝、丝绸、瓷器等大明的特产,还遍销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麻匹头为西属殖民地土著居民所普遍消费。
  尽管以方云的实力现在还只能对着南洋那边的市场望洋兴叹,但这并不妨碍王永民提前做好准备,说不定哪一天,破虏军的水师雄起了,到那时,他们自然有能在南洋的市场分一杯羹。
  因此对王永民来说,安置莱州府的几十万难民并不是什么无法完成的任务,只要官府肯下决心,真心实意地干实事,别说几十万难民,就算是百万难民也照样能安置,只是压力更大一些而已。
  在王永民的主持下,莱州府浮山所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被官府迁移到这里来。
  虽说中国百姓安土重迁的思想很严重,尤其是古代,但那也得视具体情况而言,现在他们继续留在原地,已经活不下去了,即便官府不组织他们迁移,他们也得开始流浪了。
  所以迁移莱州百姓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一个月的时间,王永民就从莱州府各州县迁移了二十多万百姓到浮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