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武装明末 > 第五百零五章 倾销商品
  汉城被李大牛占领,李倧成为破虏军的俘虏标志着朝鲜彻底沦陷,李大牛又让李倧写了几封劝降信,为了保住的小命,李倧不得不听从李大牛的指挥,向忠清道和庆尚道的朝鲜官员写信,要去他们无条件投降。
  事实上在得知主力大军被破虏军歼灭的消息后,忠清道和庆尚道的官员就已经做好了向破虏军投降的准备了,李倧率领八万大军与两万余破虏军正面交战,结果却是朝鲜大军全军覆没告终。
  而不管是庆尚道还是忠清道,都只有几千人,还全都是李倧挑剩下的残兵败将,如何是数万破虏军的对手。
  只不过每个封建王朝灭亡时,总有那么一些顽固的爱国分子,不切实际地想要负隅顽抗,朝鲜虽然是番邦小国,但也是一个国家,爱国分子自然也少不了。
  比如后世的***,在朝鲜被日本占领后,他就成为朝鲜游击队的领导人。
  ***的运气不错,正好赶上日本人陷入最疯狂的时代,想要以一国之力吊打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结果自然是悲剧了。先是被中国拖入了战争的深渊,然后又被美国一记左勾拳,苏联一记右勾拳,彻底打趴下了,***捡了一个大便宜,于是有了后世的北朝鲜。
  不过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碰上这样的好事,现在美国还没出世,苏联最重要的成员沙俄,现在还真是莫斯科公国,而大明才是这个时期世界上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大明要灭亡朝鲜,谁也救不了它。
  朝鲜内部激进的爱国分子不少,但是贪生怕死的人更多,尤其是在接到李倧劝降的信件后,投降派更是找到了一个光明正大投降的借口,他们投降是奉了王上的命令。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哪怕这一段被记录历史,他们的角色也不会是朝奸卖国者的形象,他们向破虏军投降是奉了王上的命令。
  置于那些宁死不降的顽固分子,朝鲜官们为了避免连累自己又或者干脆是向新主子邀请,只能将他们统统送往西天极乐世界了,也算是全了他们赤城的爱国之心。
  庆尚道和忠清道的朝鲜官员无条件投降,让李大牛既高兴又有些失望,高兴的是,自己不负督军重托,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攻占整个朝鲜,如今朝鲜已经成为历史了,它现在官方名字是大明治下的安东省。
  李大牛失望的是:正是由于朝鲜成为大明的安东省,朝鲜的百姓不是管事地主大户,士绅商人还是、普通百姓自动都成为了大明子民,直接那部分三十七二十一,只要是地主大户统统抄家的那套就不好用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大明多了一个安东省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李大牛也遵守承诺,饶了李倧一命,但为了避免李倧被朝鲜遗民伤害,李大牛将李倧送去了山东。
  方云也为难这个亡国之君,转手就把李倧送到京师,至于李倧最后的结局会怎么看,全看崇祯和京师那帮大老爷们的心情了。
  方云现在的注意力全在安东省,他将安东省划分了八个府,四个省直辖州,总计两百余县,八府就是原朝鲜八道,四个直辖组分别是平壤、汉城、开城、咸兴。
  随后方云将混成第六旅调回山东整修,又取消第三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的编制,将两支混成旅旅合并为第三师。
  第三师的人员和编制都与第一师相同,不足的兵源以及武器装备将由督军府下辖进行补充,升李大牛为破虏军第三师师长,驻地就在安东省。
  李大牛也是第三个晋升师长的破虏军军官,成为破虏军不择不扣的高层。
  这样是李大牛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两年前的今天,他还是一个连饭都吃不保的佃户。那时,谁能想到两年后,当初一文不名的自己竟能指挥数万军队灭亡朝鲜国。
  此战之后,他不但成为破虏军的第三巨头,整个大明百姓都会知道他李大牛的大名。
  不过正是因为这个,李大牛更是深深的体会到,跟对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大牛再清楚不过了,虽然这两年他从来都中断过学习,就连在打仗的时候,也经常会抽时间看兵书和历史上的经典战例。
  但李大牛知道,自己距离一个名将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就是现在明军将领中,也有很多人的指挥水平超过自己。
  自己之所以能在朝鲜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全靠破虏军精良的装备,以及战争过程中,督军府从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战略物资。
  再优秀的将领,如果没有装备精良的精锐士兵配合他们作战,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偶尔凭借计谋能打胜仗,也只能是小胜,对上破虏军这样武装到牙齿,且后劲十足的军队,最后也只能饮恨沙场。
  除了李大牛的第三师之外,方云还准备在安东成立四个由朝鲜士兵组成的破虏军守备师,番号为破虏军守备第三师到第六师,四个守备师归统帅部调遣。
  除了这四个守备师之外,原来在山东组建的两个守备师,以及破虏军所有野战部队统统划归统帅部指挥。
  随着地盘越来的越大,军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指挥,方云在督军府之外,又成立一个统帅部。
  统帅部的成员全部都是破虏军军官,由此可知统帅部是专门负责指挥军队打仗的部门,统帅部下辖作战部,军训部,后勤部,军械部。
  成立统帅部之后,方云从军队和军校中抽调了不少精干力量充实统帅部,比如目前作为统帅部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作战部,部长是李汉,李汉可是破虏军高级军官,与李大牛同时晋升破虏军旅长。
  方云组建四个守备师目的是为了充分开发朝鲜的民力,同时也是出于为朝鲜百姓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考虑,毕竟不是每个朝鲜百姓都喜欢去修路或者挖矿,四个守备师四万朝鲜壮丁,这就等于是一下子解决了四万户朝鲜百姓的生计问题。
  再加上这次征朝之战,不仅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还俘虏了数万朝鲜士兵,这些士兵显然不然就这样放回去,缴获的装备也不能浪费,有了这些俘虏兵,又征召不到两万的新兵,四个守备师就满编了。
  再讲这些俘虏兵和征召的新兵打散重编一下,立刻就得到一支四万人的大军。
  原本李倧的率领八万朝鲜大军,什么乱起八遭的武器装备都有,如今精简四万军队,兵力一下子少了一半,又收罗全安省的武器装备,总算是把这四万人的武器给统一。
  四个守备师,每个师10000人,一个刀盾兵团2000刀盾兵,一个弓箭兵团2000弓箭手,两个长枪兵团5400长枪兵,剩下的都是师部直属部队和后勤部队。
  四个守备师,团长和团以上的军官全部是才从破虏军野战部队中调遣军官担任,营长和哨长则大部分是登州军校的学生,少部分是俘虏中直接提拔任命的。
  倒是副营长和副哨长不少都是俘虏担任,毕竟这些俘虏中有不少员朝鲜军队的军官,战斗经验比军校学员要丰富的多,任命他们副军事主官,就是让他们好好辅助军校生管理和指挥部队。
  为了加强守备师的战斗力,方云又从山东调来两万套皮甲,加上安东省原有的盔甲,足够这四万大军一手一套盔甲,武器装备都统一了以后,加上两万余俘虏老兵,这四万大军立刻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不过他们未来可是要参加攻打建奴的战争,这点战斗力还远远不够。
  在方云的命令下,四个师的守备部队对安东省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治安大扫荡行动,将安东省境内的土匪、山贼,以及朝鲜遗民统统清理了一遍,安东省治安环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扫荡安东省内的恐怖分子,不但是为了锻炼守备师的战斗力,同时也是为接下里往安东省移民、商人、地主们到安东省搞开发,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
  这场征朝之战,历时四个月,安东省的各行各业都收到了不少影响,再加上大批朝鲜贵族商人被抄家,导致朝鲜的商业行为被迫被中断了。
  这就给大明的商人创造了大好良机,比如粮食行业,夏收后,山东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大量的粮食入库,其中至少有一半需要卖出去换钱。
  之前王永民还愁这些粮食要往哪里卖呢,虽然他们已经在山东大力鼓励发展畜牧业,但畜牧业是有周期,顿时间内难以消化山东全省农民的产出。
  如今有了安东这个倾销地,方永民的压力立刻减轻不少,安东省虽说也是大明的领土了,但是那几百万朝鲜人现在只能是二等汉人,至少也要经历两三代人,才能真正融入汉人这个大家族。
  牺牲他们的利益保护山东汉人百姓利益,包括王永民在内的所有督军府官员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很快,大批的粮食被运往安东省,安东省有七百万多万人,安东北部粮食产量很低,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入不敷出,因此每年都必须购买粮食。
  以前他们都是朝鲜南部购买,不过这次却被惠民粮行和其他大明粮商截胡了,每天都有大批的粮食从山东运往安东省,然后将安东省的矿产资源,木材,人参运回山东。
  安东省南部的粮食卖不出去,粮价自然大减,商人又跑到南部去购买粮食,有的商人则趁机购买那些因为粮价大跌,破产朝鲜族地主和商人的耕地。
  从山东运粮到安东南部售卖,又从安东北部购买粮食,可不是商人们吃饱了撑着,他们运往安东的粮食基本山都是粟米,小米,而从安东南部种植基本上是水稻,他们运回来全部都是大米,在大明,这两者的价格相差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