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的芳华时代 > 第269章 范仲淹、张先、王安石(求订阅)
  如果说欧阳修、晏殊主要是着眼于词艺的提高和深化,那么,范仲淹、张先等人的贡献则主要表现为对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有着与晏殊、欧阳修不同的生活经历,他曾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闪西经略安抚副使兼延州知州,抗击西夏,他是怀有远大抱负的正至家,并不以词知名,流传的词也只有寥寥的几首,但大都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如下面这首:
  这首词上片所描绘的秋色,下片所抒发的乡愁,是向来词家多次重复过的内容,却依然能给人比较新鲜的感受。
  由于作者胸襟的开朗和感情的真挚,可以直书所见,直写所感,而不像一些婉约派词家那般扭捏作态。
  在宋夏前线,四年的君旅生活,扩展了范仲淹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也改变了他在、中所表现出的情,柔语丽的词风:
  ——
  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果立功之志,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派的滥觞。
  张先是北宋年寿最高的着名词人,他一生管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又强健,因而一生流连枫钥,听歌看舞,优游而卒。
  他常把听歌看舞的场面和感受形之于词,传神地表现出那些歌机的才艺和表演时的情态,使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写舞姿:“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写善歌者:“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他尤其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传达出琵琶、胡琴等美妙动人的乐音,如“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啄木细声迟,黄蜂花上飞”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是张先词的显着特色。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也独具匠心。他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并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着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诵之,号‘张三影’”。张先词中写影的共有29句,以此三句最为着名,其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也同样精妙。
  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写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以前的文士日常交际中只用正统的诗歌来唱和赠答,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机演唱。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的社交场合,也常常用来酬唱赠别,如、、等。这类赠别唱和之作,艺术上未必都很精致,但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来苏轼等人唱和词作日渐增多,即受张先的影响和启示。二是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他现存的165首词,有70多首用了题序,有的题序文字颇长,有一定的叙事性,如:“去春自湖归杭,忆南园花已开,有‘当时犹有蕊如梅’之句。今岁还乡,南园花正盛,复为此词以寄意。”着名的“六客词”词序也长达33字,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交代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正因为如此,张先词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王安石是北宋着名的正至家,他的词虽存29首,却颇有开创性。他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注重抒发自我的我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如下面两首着名的怀古、咏史词:
  ——
  ——
  前词通过对六朝历史兴王的反思,表现对现实社会危机的忧虑。写景如绘,意境高远。后一首表层为咏叹伊尹、吕尚因君臣际遇而建立奇功,深层则是慨叹自我的怀才不遇,寄寓着风云际会以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
  王安石的这些词,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